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那一晚,举国欢腾。然而,在经历了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之后,各个协办城市立即开始准备工作,因为大家明白,七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10个月后,奥运会足球分赛场之一的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率先破土动工。2004年7月30日,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竣工,成为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2007年,其他三个奥运会足球比赛协办城市——天津、沈阳和上海的比赛场馆也都如期完工交付使用。
虽然远道而来的加拿大女足没能进入奥运会半决赛,但是主教练佩勒鲁德对天津赛区印象深刻。他说:“天津的比赛场地和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这里的一切”。
帆船比赛是现代奥运会的传统项目之一,首届奥运会就设立了帆船项目但未能举行。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之后的27届奥运会(实际举办了24届),帆船比赛仅缺席了一届。但就是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奥运会传统比赛项目,却始终未能解决一个难题——观众几乎没有条件观看比赛。这种状况在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
青岛奥帆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并付诸实施——建立一个拦海大坝,让观众在大坝上近距离观看奥运帆船比赛。有大量观众就近观看,不仅能激发出运动员更强烈的比赛热情,同时对帆船运动的推广也大为有利。此外,青岛奥帆委还将奥帆赛的颁奖仪式“还给”大海——在拦海大坝背向比赛区域的一面,搭建了两个海上颁奖平台。而在此前,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颁奖仪式都是在陆地上临时搭建的颁奖平台上进行,无法充分体现帆船运动的特色。
这些富有创意的做法被国际帆联主席约伦·彼得森誉为“青岛模式”。从事帆船运动已逾50年的彼得森表示,国际帆联今后要对“青岛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
在六个奥运协办城市中,香港的准备时间还不到其他协办城市的一半,因为直到2005年7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才最终确定在香港举行。用香港奥运马术公司行政总裁林焕光的话来说,过去3年香港“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天天都像在打仗”。
挑战不仅来自于与时间赛跑。8月香港湿热的天气里,如何让马匹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一切都依照“以马为本”的原则进行。为此,香港特意修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空调室内马术训练场,并制订了非早即晚的赛程。
相比其他奥运协办城市,青岛和香港因为还要承担残奥会的比赛,任务更加艰巨。为此,这两座城市的筹备工作从细节出发,处处考虑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处处充满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全力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参赛和观赛环境。
比如,青岛奥帆中心设有轮椅记者专用接待台、工位以及残疾人运动员安检专用通道等设施,并在残奥会比赛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水上餐饮服务。香港马术赛场也安装了方便残疾人运动员上下马匹的辅助设施,并设有轮椅和假肢维修间,残奥村的部分客房根据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进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