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在开发初期由于缺乏建筑综合体的两个基本功能——居住和旅馆,一度非常萧条。
在后来的开发中,他们发现了这个功能的缺失,于是在1963年,建设者在中心的外围建设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房的希尔顿旅馆,为中心带来了生机。
要不要在综合体中规划居民区,规划多大规模的居民区,这些曾是综合体蓝图设计者的一个疑问。在拱墅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招商办副主任王其看来,综合体作为一个商务区,应该尽可能安排商务楼,缩小居住区的面积。
但是开发商却提出了增加居住区的意见,因为从综合体的商业考虑,一旦居民的密度低于一定水平,就会回到分区规划的情形,商业区成为城市当中的“死城”。
对于一个人口高密度的城市来说,尽大可能地增加楼宇的利用时间,实际是在提升城市的含金量。而相对稳定的居民,是综合体实现24小时“不夜城”的基础,居住区的面积在25%时达到了最佳组合。
包括纽约曼哈顿中心这样的黄金地段,政府部门也注意到公寓稀缺带来人气不足的问题,从1984年以来,政府下决心在这个每平方米4000美金的黄金地段,增加住宅面积,以改变一到晚上就成“空城”的局面。
相对于“楼宇经济”,城市综合体所包容的是原有产业上下游的再延伸,使楼宇之间不单单是物理组合,还会产生“化学反应”——楼宇之间的产业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为写字楼的白领提供公寓服务,有相应的酒店提供商务餐饮,工作之余可以去购物、娱乐……这种产业集聚的效应,是过去单体楼宇建设无法达到的。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对运河商务区项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影响作过一个评价,根据他们的测算,运河商务区建成后将新增生产总值约为20亿元,带动相关地区的GDP增长达65亿到90亿元,新增就业人口约2.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