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9月11日讯 (记者 黄宏 实习生 陈晶晶) 中秋节来了,月饼也多了,却让很多人头疼:怎样处理多余的月饼?
记者在杭州市街头调查发现,由于原料价格上涨,今年市面上的月饼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些农民工、城乡困难群众仍然觉得在中秋节吃月饼并不轻松。
多余的月饼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在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推出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月饼,应该赋予新的内涵,体现爱心。网友“mseengine”认为:“其实月饼很贵的,有些人多了,但有不少人是吃不起的,所以支援困难群众是最好的主意。”还有网友建议,应该把多余的月饼捐赠给敬老院、孤儿院,或是贫困山区的群众。
不少人意识到,在中秋节向困难群众捐赠月饼,不仅是一种有效处理月饼的办法,同时也能表示自己的爱心。据了解,杭州义工联盟将组织义工去余杭社会福利院看望50多名孤儿,届时这些孤儿们将能吃到义工们带来的月饼。
“月饼成为人们的时尚礼品,也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种甜蜜行动……希望大家把其中一部分月饼拿出来,让我们一起给困难群众送去一份爱心与关怀。”在一些网络论坛上,已经出现了“月饼征集令”,赢得了大批网友的赞同。
“网友们的这些行为,符合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薛亚军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古人在月亮最圆之夜,祈求国泰民安的一种祭拜仪式,人们过中秋节,实际上是表达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种期盼,把剩余的月饼送给困难群众,更能体现中秋节的的这一文化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