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创意产业,期待更多想象
· “更灿烂”的“微笑曲线”
创意产业占据
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 来自“风投”的追逐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发展观的改变
· 创意,怎样生生不息
· 根植于创造力的“突围”
创意产业的未来期待更多的想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意,怎样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蒋蕴
  北京奥运会期间,798工厂艺术区竟然吸引了数十位到访的国家元首。它与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并列,成为奥运期间北京重点旅游接待单位,举办了100多个主题展览展示。

  798艺术区是北京创意艺术的聚集地,也是中国城市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现在,它则架起了与世界艺术交流的平台。

  世界如此关注“中国创意”,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随之而来是来自全中国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创意产业,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专家的说法,触动了许多业界人士兴奋的神经。

  在“2008浙江发展论坛”上,杭州人提出了一个“创意空港”的概念,让很多专家感到新鲜。正在建设中的滨江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将会成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顶级创意人才的停留地。

  “顶级的创意人才本来就很稀少,我们只能作为一个空港。就如同国际最大的机场一样,所有的飞机都不属于这个机场,但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地方,可以常来常往。”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项目负责人陆军这样解释。

  用固定的“港”,吸引流动的“人”,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给很多新的创意园区提了个建议,希望它们能够“活起来”。他把“创意人”的心里话说了出来,“我们喜欢有山明水秀的感觉,也喜欢有一些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他希望农民们不要全部迁走,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让他们加盟到创意产业里做配套的服务。实际上,本土文化和原住民恰恰是创意产生的载体。

  他们喜欢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它是活着的,还是绿色的。在这样的文化创意园里,顶级的大师可以常来坐坐,年轻的创意人可以在这里恋爱、生活,创意以多种方式生生不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创意,怎样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蒋蕴 2008-9-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BB0014AAC6[A1-蒋蕴≈B1-童颖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