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调整利益结构
·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下周举行
· 杭师大将整体搬迁至余杭
· 关于拟推荐和表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的公示
· 杭州致力打造
中国最清洁城市
· 台州千名领导干部结对企业共谋发展
· 我就是盲童的“妈妈”
· 三进西藏 笑揽风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就是盲童的“妈妈”
本报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夏叶锋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老师,她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更没有学生金榜题名时的成就感,学生甚至连她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她不遗憾,她说:“只要学生能自食其力,我就很高兴。”

  当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盲人学校李伟儿老师向我们介绍起她从教18年来教过的50多位学生的情况时,脸上洋溢着幸福。

  “家长的泪眼,让我不忍心离开盲孩子”

  1990年,作为我省首批特殊教育“科班”毕业的老师,她来到才创办一年的浙江盲人学校。刚工作没多久的一天,李伟儿碰到一位带着孩子来学校咨询的母亲,当问起孩子失明的原因时,这位母亲还没开口就已泣不成声。原来孩子的双眼因玩雷管炸伤,他们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盲校,想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将来能够自立。

  望着家长的泪眼,李老师的心灵震颤了,也深深地感到特殊教育老师的价值。她主动要求当班主任。

  “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从事特殊教育18年,李伟儿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只是每天在想办法让学习有困难的盲童掌握知识,或随手帮孩子擦去嘴角的口水,甚至只是伸手抱抱盲童以满足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感。

  盲校的学生长年寄宿在学校,幼小的盲童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想而知。学生小郑刚到盲校时,一天到晚流口水,大小便也经常拉在身上,满身的异味令同学们离他远远的。李老师强忍难闻的气味,帮他擦口水,大小便时教他脱裤子,吃饭时训练他拿勺子。到了晚上学生都睡下后,李伟儿又针对小郑的情况,钻研起专业书籍,探索如何进行感知统合能力训练,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放寒假前,来接孩子的父母看到小郑能自己吃饭、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对李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道谢。

  李伟儿到盲校后的前10年一直当班主任,住在学生宿舍。每天晚上,她要看到每个孩子都在床上了才放心。半夜,李伟儿经常要被值班老师叫起来在校园里寻找故意躲起来以引起大人注意的盲童,或是送生病的孩子到富阳市区甚至是杭州看病。对此,李伟儿已习以为常,并且觉得这是老师的分内事。她说:“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

  “再怎么困难,我都不能放弃他”

  浙江盲人学校从学前一年到高三的学生都有,每个班的班额都很小,最多的十多个学生,最少时甚至只有三四人。但学生少并不意味着工作量小。“刚开始带班时,困难非常大。”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李伟儿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慢慢教他们。

  青田来的学生小叶一年级时很不适应,抵触学习。李老师上课教盲文符号,他顾自己玩,不肯学。一个学期后,班里的同学都已掌握了基本的盲文,小叶还只懂几个盲文符号。但不管小叶学得怎么样,李老师扶着他的手一遍遍地摸,不厌其烦地教,一直“拉”着他跟在班里慢慢学。“再怎么困难,我都不能放弃他,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到了四年级,小叶终于学会了盲文,学习也一下子进步了不少。现在,小叶用在盲校学到的技术在杭州开了家推拿店。当他打电话告诉老师自己已经能自食其力了,李伟儿的快乐比看到学生金榜题名还高兴。

  在盲校,李伟儿先后教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由于孩子们看不见,针对普通学生一分钟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盲校可能要讲一节课,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要让学生弄懂非常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学得更直观,李伟儿自己动手做各种教具。当教到三角形时,就给每个同学做一个三角形,让他们上课时拿在手里摸。

  正是李伟儿等盲校老师的不放弃,在盲童的心里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使这些盲童从生活不会自理到能照料好自己的起居,赚钱养活自己,一个个盲童家庭因此重新燃起了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我就是盲童的“妈妈” 本报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夏叶锋 2008-9-9 48256F32002924A6482574BE002A3E76[A1-张冬素≈A5-夏叶锋≈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