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一条建议和七个转岗
· 面对转型的职工
有这样一些要求
· 转型之路
带上员工一起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9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位员工提了一个自动化建议后,原来8个人的一个班组,只需留下一个人,另外七个人需要转岗和辞退。在企业展开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之时,员工们用什么心态去面对——
一条建议和七个转岗
工厂转型中一个班组的心境实录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永康日报》记者 陈李新
  一条小建议

  奖了2500元

  这是永康一家生产剃须刀的企业,不是很大,来自安徽蚌埠的小年青钱伟成在喷涂车间,他那个班组有8个人:2个上夹具,2个下夹具,1个喷漆,1个除尘刷灰,1个检验和包装。钱伟成打下手,干杂活。

  去年,厂里开展节能减耗增效活动,发动大家提合理化建议,有奖励。当时,钱伟成看人人都在提建议,试着提了一条,就是建议把自己的喷涂手动改自动,除了效率高,产品不合格率也低。

  一个自动线的投入少说也要上百万,大家以为这样的建议厂里不会采纳。不过大家还和钱伟成开玩笑,要是手动改自动,我们大家手里的技术就没用了,可要找你算账。

  想不到的是,经济形势变化快,厂里的升级步子也快。去年提的这1224件合理化建议中,被采纳的比例高达65%,钱伟成的那条建议,也在其中,还给钱伟成2500元金点子奖。

  8个人只能留一个

  今年4月,厂里派钱伟成去广东一家企业培训。5月初,自动生产线已经调试好了,等钱伟成培训回来,7个工友不见了。

  按照自动生产线的岗位需求,原来班组的8个人,只需要留下1个人就够了,其他人都得走:转岗或下岗。

  钱伟成一打听,1个工友回家了,1个辞职到了别的厂,5个转岗了。钱伟成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建议,竟然搅了老友们的饭碗。他心里觉得对不起大家。

  三个月后,记者通过钱伟成找到了其中的6位工友。

  两“姐妹”

  现在很想学些啥

  21岁的湖北姑娘郭楠楠和搭档王黎,原来是班组里下夹具的,这项工种需要两个人很好的配合,她们不但工作时配合得很好,而且平时生活中也像亲姐妹。

  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建起了环保喷涂自动流水线后,1个人8小时可以喷涂5万只剃须刀外壳。而以往他们8个人做这些要用四五倍的时间。于是,她们只能转岗。

  郭楠楠被调到了品保部,专门负责检查产品的质量。王黎调到成品车间,当包装工。

  现在她们工作才几个月,对新的岗位有种抗拒心理,很不情愿地放弃了自己两年来练就的上夹具的技术,

  这次波动,让她们觉得,光勤劳还不够,还得有学习的本领才能应付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事情。所以,虽然现在的岗位比原来要干净和轻松,但是她们心里多了些急迫,老是感到现在的岗位技术含量低,会影响以后变动。她们很想再去学些什么。

  生产冠军也“失恋”

  说起三个月前,方美英和李丽鹃都说那时特别的失落。方美英说,原来一直很自信也很依赖的那份工作,突然说不需要你了。那种感觉,就像被抛弃了一样。李丽鹃说,和失恋了没什么两样。

  她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过去在装配车间,5年来她们的产量一直每月保持着车间里的冠亚军,从来没有人超过她们。也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才把她们从装配车间调到喷涂车间,因为上夹具利不利索更讲究。在这里,她们常为自己双手的灵巧感到自豪。

  没想到,两年后,机器手比她们更快,更准确。她们被重新“退回”装配车间。尽管不影响她们灵巧的双手的发挥,但是想到5年前从这里被请去,如今却又像次品一样被退回来,原来那种自豪和自信,全没有了……

  她们当时心里的这种失落,并不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那么简单,从一个车间回到另一个车间的感受让她们感到,比她们灵巧的双手更厉害的是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着她们,如果不主动往前跑,就会被挤倒。

  电脑淘汰“绝技”

  感叹最深的是安徽芜湖人秦升华,大家都叫他阿华。三年前曾经在奇瑞汽车厂干喷漆,作为人才引进到这家厂里后,他是组里的喷漆工,喷枪在他手里,就像画家手中的笔一样,他的另一个拿手绝活,就是配漆调色。

  本来他以为哪怕上了自动生产线,凭他的这两样绝活,留下的会是他,结果钱伟成取代了他的位置,当了喷枪手。他被转到了装配车间打包。

  秦升华心里很不服气。认为钱伟成肯定因为厂里采纳了他的建议,才让他干的。刚开始,他很想看钱伟成出洋相,相信那时厂里会重新认识他的价值。

  等他在封闭的车间外,隔着玻璃窗看到钱伟成在生产线上摆弄那些他不熟悉的东西时,他才明白,并不是钱伟成比他厉害,而是电脑控制的喷枪和配漆不得不让他低头。他自己不是被钱伟成,而是被高科技机器取代了。

  不过,他相信自己的绝活总有用武之地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

  7个工友中,做检查和包装的王贵东连钱伟成也联系不上。老王今年45岁了,在厂里做了8年。当初,还是他介绍钱伟成来这个厂的,也是他最要好的老乡。

  老王只是托厂里的工友带话给钱伟成,说他回老家去一趟,以后如果回永康,会来看他。三个月了,钱伟成没有他的消息。

  走的还有一个,是辞职的张方。原来在班组里做除灰刷尘的工序,他有轻度的哮喘,这里他早不想呆了。张方是永康本地人,在当地有门路,不像外地来的工友没有选择,他很快在别的五金厂找到了一份车工的工作,重新回到了他三年前的老本行。

  他在电话里说,谁都想衣食无忧,但这是很难的事。起起落落的变动,应该能想开。他还说,他想在车工这个行业里练出个独家技艺。

  再厉害的

  机器也是人造的

  走进封闭的喷涂车间,一个自动化的流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整个过程全封式、循环式,没有一点油漆的气味。

  按理,钱伟成应该心满意足了。但是,他还是想念以前的喷涂车间,尽管漆雾很重,要戴口罩,穿防静电服,但和工友们在一起,工作还是很开心的。

  心存内疚的钱伟成,刚开始以为工友们会责怪他为了贪图那点奖金,把别人的饭碗给弄没了。后来,他发现大家的不安和郁闷不在于此。

  真正的原因是对机器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恐惧。钱伟成也想到自己也许会有一天被更先进的机器替代。但是,他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研究起了手动的生产线和这条自动化生产线有什么不同。

  7月份,他把三副手动的非标件模具改成了自动,通过改进夹具和加密,把上夹具的效率提高了40%,掉件率降到了0.2%,整个生产效率提高了50%。

  他要告诉工友们,再厉害的机器也是人造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一条建议和七个转岗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永康日报》记者 陈李新 2008-9-4 浙江日报000132008-09-04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