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5000桥头人投身新产业链
113个国际品牌每年销售400亿元
· “我们对中国市场最熟悉”
“纽扣大王”垄断国际品牌经营权
· 逆转超额利润的全球流向
“老板是中国人,品牌是国际化的”
· 桥头“三变”:寻找更赚钱的产业
· 永嘉纽扣之都:
运作国际品牌年收400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桥头“三变”:寻找更赚钱的产业
本报记者 朱永红
  当吴旭南他们在外面发财的时候,桥头镇长周功巨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在焦虑。

  作为中国纽扣之都,桥头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其历史包袱。曾经的“纽扣之都”的名声,现在看来就是低端产业,赚不了大钱。

  从永嘉县城出发,穿越隧道才能到达桥头镇。镇里到处是纽扣、拉链的招牌,但并不熙熙攘攘。从交通区位上看,这个桥几乎不占天时地利。要从纽扣产业中转向更赚钱的产业,周功巨明白其难易程度。

  “我们有可能从注重第二产业,到主抓第三产业”周功巨说。桥头人不是在外面代理了那么多品牌吗,能不能在桥头建立一个市场,做成类似于“免税商场”之类的国际品牌折扣店?

  为了吸引桥头人回归,桥头镇正在整治8公里多长的茹溪河,将地下污水管网建好、交通动脉打通,整治好环境污染。“我们现在是把外面的游子招回来,不是凭纽扣和拉链,而是凭家乡优美的山水。”周功巨说。

  一旦这个国际品牌折扣店建成,“将会带动桥头镇整体品味的提升,开拓出另一个产业来。”

  回顾桥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经历,颇堪玩味。

  入选“温州市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的王碎奶是桥头卖纽扣的元老级人物。在她的记忆中,1978年时,桥头人就创造了纽扣销售的奇迹。桥一村的叶克林、叶克春兄弟从黄岩等地贩进纽扣摆摊试销,生意红火。后来辽宁一家百货站积压了十年500万颗纽扣、广州百货公司批发部积压了20年的24吨纽扣,拿到桥头镇就被抢购一空。

  桥头人于是决定自己生产纽扣,并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到1994年时,桥头人销售的纽扣占到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使桥头镇成为“中国纽扣之都”。

  此后,桥头虽然也催生出拉链等相关产业,但辉煌正逐渐成为过去。“生产性企业能够赚到的钱,毕竟还是很有限,受制约很大。”周功巨说。

  而走出去的桥头人代理或者购买国际品牌的潮流,又使桥头人站在了销售一端,占踞了市场主动。

  “从计划供应到销售纽扣是第一变,从销售纽扣到生产纽扣是第二变;现在销售国际品牌鞋服是第三变,正是第三变完成了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周功巨说,桥头之路的时代价值就集中在这“第三变”: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桥头“三变”:寻找更赚钱的产业 本报记者 朱永红 2008-9-3 48256F32002924A6482574B8002857DD[A1-朱永红≈B1-周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