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激情北京·共享
3  4  
PDF 版
· 奥林匹克,在交流与分享中提升
· 我从未在家乡
感受到“敌意”
· 热闹而寂寞的“高椅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体育交流与经验分享,改变了竞技体育格局,正在并将继续促进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共同参与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诠释

奥林匹克,在交流与分享中提升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肖春飞 程义峰
  北京奥运会进入收官阶段,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量仍在递增。然而,比金牌数量创纪录更值得思考的,是亿万国人在近距离体验奥运过程中亲身见证的一系列新现象、新观念。体育的跨国界交流,成为连日来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洋教练助中国弱项“创造历史”,心态变化折射改革开放进程

  在中国运动员摘金夺银时,人们记住了许多外籍教练的名字。

  12日,斩落我国24年来首枚击剑奥运金牌后,年轻佩剑选手仲满首先感谢被誉为“神奇教练”的法国人鲍埃尔。14日,张娟娟夺得我国射箭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打破了韩国对这一项目长达24年的垄断,而协助她取胜的,是韩国教练杨昌勋。16日,中国女曲6∶1狂胜韩国队,而中方主帅则是被称为“魔鬼教练”的韩国人金昶伯……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遍地开花”,不仅传统优势项目光彩依旧,游泳、赛艇、女子网球等长期不被看好的领域也纷纷“创造历史”。对此,“洋教练”们功不可没。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崔大林表示,高水平的“洋教练”的到来让中国队受益不少。中国代表团中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名海外教练,分别在17个运动项目中任职,人数之多创历届奥运会之最。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习惯外国代表团里的“中国面孔”。15日晚美国女排3∶2力克中国女排,同一天美国姑娘柳金力压中国选手获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中国观众对担任这两支队伍教练的中国人郎平、乔良送上的是掌声。

  而在14年前广岛亚运会上,一个叫小山智丽的运动员却并不被当时的许多人所理解,就因为这个原名何智丽的人战胜了中国选手。

  对比前后两种态度,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民众心态的成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

  “引进来”学习世界先进技艺,“放出去”更显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训练的开放体现为“引进来、放出去”。像经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开放为我国体育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方法和理念。

  2006年8月,鲍埃尔签约中国佩剑队后,提出了“快乐击剑”理念。队员包盈盈说,鲍埃尔使得大家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以前对比赛结果看得很重,现在更注重享受过程。与鲍埃尔搭档的中方教练张永春说:“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中方教练相比,确实不一样。”

  洋教练往往更强调科技因素的运用。指导山东赛艇队的德国教练哈特曼有深厚的生物学基础,在安排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时,善于交叉考虑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营养等多种要素。他把每天的训练数据输入电脑,与参照标准进行比较,从更深层面把握训练效果。这正是以经验训练为主的中国教练所欠缺的。

  外籍教练对世界强队和顶尖选手的了解,使中国队“知己知彼”。几天前,在仲满决赛的中场,鲍埃尔提示他,等待时间不要太长,因为这种打法正是法国人擅长的。仲满及时调整战术,最终取胜。

  把我国运动员“放出去”经历风雨、拜师学艺,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著名的当然是姚明、易建联、王治郅,NBA的锻炼成果在本届奥运会上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男篮尽管在小组赛中负于美国“梦八队”和世界冠军西班牙队,但他们对抗强手的精彩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当然,“放出去”也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给了世界。这次中国女排败给美国队后,赵蕊蕊说:“郎平太了解中国队了!”这场比赛,美国队交叉跑动、进攻掩护打得眼花缭乱,背飞、背快、前交叉、时间差、位置差无所不能,快球出手比中国队还要迅捷。郎平将快速多变和细腻的亚洲风格带入球队,使美国队实力快速提升。

  中国人出国带外国队打赢中国队,这对中国来说是喜是忧?一位网友的帖子代表了很多人的意见:“郎平能被美国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与体育头号强国认可,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体育的巨大成就,也雄辩地展现出中国人的大度、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

  总揽我国“体育输出”的全貌,培养竞争者,不但没有压制反而促进了中国体育水平的提高。华裔教练童辉在雅典奥运会指导澳大利亚队员纽贝里战胜中国名将劳丽诗摘得女子10米跳台金牌,而中国跳水队在强劲的挑战中继续完善自我,“梦之队”的地位仍不可动摇。输出球员最多的乒乓球运动,外籍华裔球员的存在和中国教练的输出,使中国队避免了“独孤求败”的单调,让小小银球在全球的普及面不断扩大,而中国队也在竞争中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技艺。

  提升全人类的技术和体能,在和平、公平的竞争中共同进步,共享健康、快乐和荣光,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全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体育向来是打破政治、种族、语言、意识形态隔阂,促进不同人群和文明之间对话交融的有效途径。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从1957年中国向海外第一次派出援外教练以来,在过去的51年中,中国共向12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547名教练,其中以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武术项目教练居多。

  如今,国际体育交流已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常态。北京奥运会上,细数在“水立方”里大放异彩的各国游泳选手,分明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首位4枚奥运会蛙泳金牌获得者日本人北岛康介常把美国高原训练基地当作“后花园”,世界各地都有他的备战营地。韩国游泳天才朴泰桓、津巴布韦仰泳冠军考文垂、巴西自由泳金牌得主西埃洛,都长年在美国受训。

  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200米蝶泳金牌的中国姑娘刘子歌,情况有点复杂。她的教练金炜虽非洋教练,却曾在澳大利亚执教4年,并一直用典型的澳大利亚训练体系训练刘子歌。巧的是,金炜当年在澳追随的主教练肯·伍德,恰恰就是此次在同一个泳池里输给刘子歌的澳洲名将斯基佩尔的恩师。

  中国在开放,世界在交流。作为全球化进程缩影的体育跨国界交流,正日益拓宽人们的视野,启发人们的思维,促进全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激情北京·共享 00006 奥林匹克,在交流与分享中提升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肖春飞 程义峰 2008-8-21 48256F32002924A6482574AB0044DA26[A0-新华社记者≈B1-陈纪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