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走向大众的奥林匹克运动
· “浅入深出”最可恶
· 政府创新的三种扩散形式
· 光荣与梦想的绽放
· 改革开放30年,创造多少个“第一”②
· 节能:中国经济转型的路标
· 申奥功臣——何振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向大众的奥林匹克运动
卢元镇
  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在我们迎来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的同时,还要看到奥林匹克运动(the Olympic Movement)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时间上讲,奥林匹克运动会,古代和现代都有,而奥林匹克运动只有现代才有。从内涵上讲,奥林匹克运动会仅是每四年一届的国际性竞技比赛大会,而奥林匹克运动则是一个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显然,奥林匹克运动比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涵义要深刻得多、广泛得多。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巨大的国际社会运动,由它的思想体系和活动体系共同组成。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 活动体系围绕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展开。而奥林匹克精神则是以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古代奥运会,产生了和平理想的萌芽

  古代奥运会产生于战争频仍的希腊城邦国家,这种政治环境暗示给古希腊人的是对和平的向往,神话和宗教做了这样的解读:12位居住在希腊北部巍峨的奥林匹亚山上的巨神,平时在山巅上欢宴作乐,有时也会离开他们的宝座下降凡尘,参与人事。有时还会因人事之故,各主一方,明争暗斗。于是,人们只有同这些神灵建立恰当而和善的关系才有利于生存,这样,祭祀神灵便成了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这也是点燃圣火的缘由。希腊人以各种活动表示对神的崇敬和感激。因此,体育竞技便以祷告神灵、祈求和平,寄托意愿的方式纳入了整个希腊民族的精神表述之中。古代奥运会就是这种精神表述的集中表现,是希腊人内在精神(对神的崇敬)的外在表现(用形体动作)。十分有趣的现象是高度文明的雅典人为古代奥运会赋予了思想,制定了规则,而穷兵黩武的斯巴达人拿到了绝大部分比赛的桂冠。而留在人类文化记忆中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近现代奥运会产生在19世纪末,那时黑暗、沉闷的中世纪刚刚结束,欧洲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晨曦中,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世纪。由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交流,文化的沟通,注定了20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世纪,此时应运而生的奥运会必定不再是区域性的文化,伴随其成长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

  奥林匹克运动,以实现世界和平为最高理想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人们总是把体育运动或归结为搏击格斗的军事活动,或承认为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或理解为宴饷之余的游戏娱乐,或解释为养生锻炼的健身活动。而奥林匹克运动唤醒了人们沉睡了一千余年的和平竞争的意识,以竞技运动这枝神来之笔勾画出了人类体育运动与世界和平的全新面貌。

  20世纪的竞技运动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世界竞技体育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成为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它创造了20世纪灿烂的竞技文化,也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它集中了人类和平、民主、进步、团结、友谊等共同理想,也融入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潮流。

  作为殖民主义时代的后遗症,世界性的战争阴云从19世纪末就笼罩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蕞尔小球,上个世纪人类的两场浩劫和无数次局部战争,把世界搞得满目苍痍。奥林匹克充分意识到必须站在保卫世界和平的前沿,才能获得生存权和话语权,也才能赢得注意力和影响力。

  这就是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全家福”如此看重,而对各种“抵制”行为万般厌恶的缘由。这也就是为什么联合国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上会一致通过“奥林匹克休战”提案的理由。奥林匹克运动承袭了古代奥运会“神圣休战”的传统,加入世界和平潮流,又以它“无私竞争”的精神试图软化敌对的情绪。

  奥林匹克运动,在不断与时俱进

  我们从国际奥委会两份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文件中不难看出奥林匹克运动肩负的责任和敏锐的目光:一份是《奥林匹克宪章》,一份是《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她们是姐妹篇,相距100余岁。

  如果说姐姐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妹妹则倾心于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如果说《宪章》是一篇关于和平的宣言,那么《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则是一篇关于发展的倡议。而和平与发展珠联璧合,构成人类当今和未来的两大主题。

  20世纪过去了,人类还没有摆脱战争的漩涡,又遭遇了新的麻烦,在强大的工业化生产和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美丽的地球被恣意涂鸦,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居住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地球变得十分脆弱,人类陷入万分无奈。

  于是,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多数国家通过签署条约和文件的形式,承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地球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中心主题。新世纪的到来,奥林匹克的大脑再度陷入沉思。1999年国际奥委会修订通过了新版的《宪章》,在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时添上了这样的字句: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

  落实到《议程》中就赫然写上了“可持续发展”五个大字,如果说奥林匹克在20世纪以追求和平为主要宗旨,那么,21世纪就要以“美好”为中心主题来做文章,因为和平的世界还未必美好,美好的世界要以和平为前提,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

  国际奥委会虽是一个体育组织,但把可持续发展的担子主动挑了起来,在《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中有这样的陈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团体和个人的责任。不论来自哪个领域,只要能为环境的发展和保护尽一份力。鉴于以上原因,并考虑到奥林匹克精神、《宪章》……的规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界认为他们特别有责任来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历史责任的崇高体现,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俱进的一次思想变革,也契合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调,体育运动也必须跟上这一世界潮流的步伐。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理念正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发展。

  现在,北京奥运会已经开幕。同时,我们更要敞开胸怀,迎接和拥抱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和平、美好、可持续发展,让美丽奥运青春永驻,让绿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科技成为我们的生活手段,让人文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弘扬,更是中国人对未来的理想与追求。

  (作者系中国体育社会学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走向大众的奥林匹克运动 卢元镇 2008-8-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9C0009353A[A5-卢元镇≈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