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走向大众的奥林匹克运动
· “浅入深出”最可恶
· 政府创新的三种扩散形式
· 光荣与梦想的绽放
· 改革开放30年,创造多少个“第一”②
· 节能:中国经济转型的路标
· 申奥功臣——何振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浅入深出”最可恶
王福和
  20多年前,第一次阅读某些学术性比较强的文章,大概是刚出校门,水平太低,看不懂!后来,开始接触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也许是理论功底太差,依旧看不懂!就这样,在根本不懂和似懂非懂中,20余年一晃就过去了,到现在,仍有很多文章和著作看不懂!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在小组发言中战战兢兢地说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是比较文学,当场就遭到耻笑。可私下一打听,发现许多水平很高的学者们也说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比较文学。在一些学术场合,我坦言有很多理论著作和文章看不懂,也曾遭到奚落和白眼。可在与许多很有名气的学者们沟通时,他们也说看不懂。这样一来,我就更加茫然了:为什么朱光潜、杨周翰、季羡林、乐黛云等一代名师的文章和著作我就能看得懂,而一些名气远不如他们的人所写的文章和著作反倒看不懂了?上世纪末有人夸口说自己的东西是写给21世纪的人看的,可眼下为什么到了21世纪人们还是看不懂?一次会议上,我在一位好友的口中第一次听到“浅入深出” 这个词,并记住了那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深入浅出是功夫,浅入深出是庸俗。深入浅出尤可为,浅入深出最可恶!”听罢,萦绕心头多年的疑团顿时烟消云散。

  俗话说:“真佛只说家常话”。可以说,任何一篇文章的发表,任何一部学术著作的出版,都应当是以读者参与阅读并且能够读懂为终极目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多么深奥的理论文章,让读者能够读懂是第一位的;不管多么高深的理论著作,让读者能够理解是第一位的;无论多大声望的“名家名作”,让读者能够走近它、走进它是第一位的;不管多么“精英”和“学院”的学科,让读者能够认识它、了解它是第一位的。其道理就如同一部影视片的收视率,一门课程的到课率一样,只有观众喜欢看了,学生喜欢听了,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达到鼓舞人、教育人、感化人的目的。如果把读者当作文字游戏的对象,让读者阅读后不知所云,那么即使文章和著作的规模再宏大、版本再优良、印刷再精美,也不过是白纸上的一堆黑色符号而已。

  事实上,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可以“稀释”为通俗易懂的常识;无论多么专业的领域,都能够搭建起“外行人”进出自如的桥梁;无论多么深奥的学科,都可以“简化”为雅俗共赏的大众食粮;无论多么学术化的成果,都能够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简易”读物。这里,笔者用了“稀释”、“简化”和“简易”等词汇来描述这些事例的特征,并非是对它们的否定和贬低,而恰恰是对它们的敬佩和尊重。因为要想把高深的理论、专业的知识和深奥的学术成果“稀释”、“简化”成被所有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人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消化的“通识”,是一项十分不易、也非人人都能做到的艰苦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浅入深出”最可恶 王福和 2008-8-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8F001514EF[A5-王福和≈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