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川采访回来,印象最深的除了倒塌的房屋外,就是在那里参加援建、辛苦并快乐工作着的浙江人了。
早就听说灾区条件很艰苦,去了之后才知道比想象中更艰苦:顿顿辣白菜、酸豆角拌着饭下肚;八九个人挤住在一间闷热的小板房;没有像样的卫生间,就跨在两条木板上,在苍蝇的萦绕中解决如厕问题……伴随着这些艰苦物质条件的,是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因为灾区有很多无家可归的灾民在期盼有个栖息之所,能早点把生活安定下来。
在受灾严重的沙州镇,宁波市援建青川县现场指挥部里的一根木头柱子上,贴着这么一张作息表:早上6∶00起床,7∶00早饭后开始一天的工作,12∶00吃好中饭到工地巡查……晚上20∶00召开当天例会,23∶00休息。
记者注意到,在长达1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并没有安排午休。在那里负责援建工作的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方锡彪告诉我们,他们是宁波市派出的第二批援建队伍,要在青川蹲点近两个月,在该县8个山区乡镇建设4500多套板房,由于援建任务很紧,每个人都想在有限时间里为灾区人民做更多的事。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各种余震也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危险。一次他们去瓦砾乡为板房选址,雨下得很大,汽车在山路上行进,余震和雨水的冲击,使得山上的石头不停地从车边滚过,好几次司机都不敢再往前开。“最后大家是咬着牙冲过去的。”
和辛苦相比,浙江人的快乐、团结和互助更让人感动。“欢迎大家来参观我们的五星级板房。”在青川县城,我省医疗卫生救援队负责人徐伟伟一见到我们,就幽了一默。笑声是这里最动听的音乐,为了缓解疲劳和身体的各种不适应,队里每个人都学会了讲笑话,学会了泰然面对各种困难。
难怪在从沙州镇回木鱼镇的轮渡上,一位当地老乡知道我们是浙江人后,感慨地说:“你们给灾区带来的不仅是物资的援助,还有你们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