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报道组 陈溪光) 最近,义乌市出台了《新农村建设十大推进工程》,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义乌成为市域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这是义乌市继在全国率先出台城乡一体化纲要、制订新农村建设20条之后,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而出台的一个系统政策。
近年来,义乌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坚持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推动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如今,义乌市的农村经济驶上快车道。全市开发工业园区面积43.8平方公里,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万个,受益农村270个。全市有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2300多家,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0个面积12.7万亩。农民过上了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有22万人稳定转入非农产业,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55元。乡村呈现出小城市的崭新面貌,全市城市化水平达73%。2007年底有142个村完成或正在实施旧村改造,有538个村开展村庄整治,3000多名群众实现下山脱贫。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理,98%的村开通公交车,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此外,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农村民主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义乌市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思路,扎实做好“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社会事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五个方面的城乡统筹,从而显著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统筹规划建设城乡道路、供排水、通讯、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配套,每年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百亿元。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各镇、街道每年配套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村庄整治建设。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发展商贸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义乌本地农民从事经商办厂人员20万人;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8万多家,吸纳从业人员50万人;本地从事来料加工农民已达5万人。200家农业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9.5万户。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城乡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均衡公共服务。完善城乡社会保障网络,2007年底有54.04万人参加了城乡大病医疗保险,16.01万被征地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构建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集中建设了一大批上档次的教育、卫生设施。
统筹城乡文化建设,营造农村文明乡风。建成农村文体设施场所面积76.5万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1000多处,有篮球场759个、各类健身场所650多处。培育农村秧歌队、木兰拳表演队等业余文艺团体1730多支。
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处理,村内卫生12小时保洁。维护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各方和谐相处,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