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展厅,仔细品读宋忠元、顾生岳、梁平波等老一代“浙派人物画”画家的作品“岳飞心昭天日”、“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杭州谈判”,还有版画家张敏杰的“马可波罗的天城”、甘正伦的“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的人物,无一不向人们展示了他们深厚的人物画功底。
他们的作品为何如此传神达意?这得益于“浙派人物画”坚实的功底。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的绘画艺术无论是在刻画人物的深度上,还是在对大场景大题材的把握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大批具有文化使命感、经由美术院校严格训练而具有较强造型能力和较深厚创作功力的中青年画家,已具备了驾驭和胜任大型历史题材创作的实力。中国美术学院还设立了以历史题材创作和研究为主的教学工作室及课题研究组,集中了一批成熟的创作人员,他们已经开始逐步实践历史题材画的研究和创作。
令人欣喜的是,以中国画见长的浙江画坛,在这次重大题材创作工程中,油画、版画、雕塑也异军突起。如何红舟、黄发祥的“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诞生”、常青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传统“浙派人物画”的细致写实,成为这些作品共有的坚实基础。
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高兴地说,重大题材是一个很难表现的创作难题,浙江美术家的创作,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这是一次精彩的创作过程。”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副主任许江激动地说,这是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行程中,地域人文历史资源与美术资源的一次重要整合。浙江的美术家们因此而进之于历史深处、出之于现实关照,进之于内容思考、出之于形式创造。被历史点亮的美术必将载入历史,让美术光耀的历史必将同时光耀今天和未来。
(本报杭州6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