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寻找形象:每件作品都画了上百幅草图
· 让历史点亮美术 让美术光耀历史
· 摈弃苍白:尽显浙派人物画功底
· 锱铢必较:确保作品无硬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锱铢必较:确保作品无硬伤
  为了给艺术家提供生动、客观、真实的历史素材,“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分别成立了题材资料组和创作审定组。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省委党史办、浙江省博物馆等10余位专家学者成为题材资料组成员。

  在题材的选取过程中,史学家们本着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多次召开讨论会,选题初步确定后,还就每个题材撰写了立项说明,形成了7万余字的立项说明,以启发创作、调动画家积累,为创作提供科学的历史依据。

  在去年12月的初稿(草图)审定会上, 10多位专家对作品初稿(草图)的历史细节可谓是锱铢必较,小到一段茶壶嘴、一套服装、一把折扇、一个姿态都认真推敲。

  “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细节。”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汪林茂说,“太平军击毙华尔”这个作品在草图出来时,华尔的洋枪队的军装画得不对,作者刚开始画的完全是西方军队的军装,但实际上洋枪队的军装是中西混合的。

  “作为历史学家,我们得检查这些作品有没有硬伤。我们会给作者们上课,说明这个选题的本意是什么,应该看哪些参考资料。”题材资料组成员、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金普森说。

  甚至在画稿已出来时,历史学家们还发现了类似的“漏洞”:“戚继光浙江抗倭”中,“戚”是用小篆写的,但那个时候已不用小篆;“山水诗人谢灵运”这幅画中,谢灵运拿了一把折扇,但当时并没有折扇。“毕竟,这些反映历史的美术作品不是戏说类的电视剧,不能天马行空地创作。”汪林茂对记者说,这些细节都需要修改。艺术家们的创作都得接受历史学家们的严格检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特别报道 00006 锱铢必较:确保作品无硬伤 2008-6-25 浙江日报000062008-06-25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