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岭坳门避险小区,文成当时还另外兴建了3个跨乡镇的避险小区,共安置1312户人家。
虽然已经是珊溪镇行政中心用地,但为了保险起见,在决定兴建避险小区时,文成还是把地段和图纸传到浙江省地震局,请地震局查看此地段是否属于地质断裂带。在得到否定答复后,岭坳门避险小区才正式开建。
蔡建国说,根据《震区村镇民房重建技术要点》,农居选址应该在抗震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严禁在危险地段,如存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可能情形的地段建房。
另外,地基要砌置在同一稳定土层上,以保证地基的均匀性。当遇回填土或软弱土地基时,应该进行地基处理。在岭坳门小区,采用的回填土都是选自天然河床的砂卵石,可以保证地基的受力均衡。
和岭坳门小区一样,其他避险小区和安置点无一例外,都得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后,才能正式确定选址。
实际上,作为主管地震工作的科技局,也有这么一幅图。只不过,他们更相信省级地震局专家的认定。
根据这样的原则,文成县选定了其他三个避险小区的地址。并在老村的异地重建中,对老村庄进行地段分析,有相当部分村庄选择了异地重建,以避开地质断裂带或者地质灾害点。
在建设避险小区前,文成县规划建设局和科技局参考了浙江省和国家抗震设防的相关农居标准,根据文成实际制订了《地震震区村镇民房重建技术指导意见》和《地震震区受损房屋修复、加固技术实施意见》。
根据规定,农居建筑设计必须要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6度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并由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在竣工后出具监理报告。
当然,同是文成县,高层建筑的抗震标准和农居却并不相同。“因为层高会影响房屋的抗震能力,因此,我们对农居的层高做了最高为4层的标准。也就是说,4层以下的房子,根据6度标准设计建成的房屋,可以保证在一般地震中不坍塌。”蔡建国说。
实际上,不止蔡建国,就连小区居民,也对这些比较简单的技术要领熟稔于胸。小区一开建,很多人就开始学习这个标准并亲自监督工程质量。于是74岁的原村委会主任夏盛甦、原村支部书记包长春等三人,被推举出来组织监督小组。
虽然看不懂图纸,但他们能借助别人听懂大概的技术内容。比如地基里要用均匀的砂石和混凝土,并要用压土机层层压碾,地基才能防震,不能像以前盖房子那样用黄泥。恰巧,他们就发现了这么一处问题,已经夯实的地基中间,填充的是黄泥,于是这套房子已经打好的地基被重新挖开重建。
后来,夏盛甦还发现有一家地基用的砂石不够均匀,石头太大,于是也被责令改正。
随着开工项目越来越多,夏盛甦他们的队伍扩充到8个人,分头负责具体项目的监督。后来,珊溪镇政府也很快专门聘请了专业监理,代表政府负责对建筑质量的监督。
实际上,夏盛甦们还有一点不知道:他们的房子不仅防震,还防雷、防暴雨。在设计图上,小区地面由0.3%坡度向北排水,雨水按温州地区暴雨强度重现期P=2年进行设计。屋顶上有避雷针,直接与地梁里的两根主钢筋焊接接通,在建筑术语上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标准。
在文成建设避险小区一年后的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全国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2008年3月份,浙江省地震局和建设厅组成的共同验收组,对岭坳门避险小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在5月份正式命名为“浙江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文成岭坳门示范区”,将其作为浙江的典型农村抗震社区。
“对农居进行如此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蔡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