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政府主动降低行政成本的行为,与人大的预算审查紧密相关。
根据相关法规,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必须限期完成。如果这些预算经费没有花完,则人大可能会缩减下个年度的经费预算。因此,为了使经费一直保持充裕,一般政府部门倾向于宁可浪费也要把经费花完,这也就是各地年终突击花钱的原因。
郑建勋说,在核定部门预算时,一般会有“挤水分”的行为,但当这一切成为习惯后,每年人大批准的预算,还是有水分可挤的,“空间还是有的”。
在四川震灾发生后,镇海区委、区政府已经决定,全区行政机关经费支出要比预算在年初零增长的基础上再减少5%。郑建勋认为,这不会影响正常的行政运行。
区委书记马卫光不久前刚从区长岗位调任,他说,此次行政成本控制源于政府的节约型政府的创建理念,也源于镇海区纪委推出的“廉情指数”分析系统。在廉情分析中,纪委引入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将之视为政府是否廉洁高效的一个数据源。在纪委提出建议后,区委、区政府决定对行政成本实行控制,从而建设廉洁、高效、节约的政府。
相较于人大预算的大类划分,成本控制引入了数字管理,进行精细计算,这也是此次行政成本控制的重要特色。
“以前都是讲不能乱花钱,但具体花了多少才算乱花钱?”马卫光说,很多时候,模糊空间留下了无法执行的尴尬,而精细管理则令各种逃避行为无所遁形。
和其他地方一样,人大通过的预算每年都在增长,政府行政成本之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现行的行政经费预算编制类别中,并没有对行政成本和人均办公经费作出专门的单列的预算,也没有人均办公经费这一项。
现行政府预算以专业类别划分,比如教育、卫生等。具体到某个单位,则分为三块,一块是人均办公经费、一块是针对具体项目的专项经费,一块是政策性资金。其中专项经费中,也有部分资金被允许用于会议、接待和外出考察经费等支出。
因此,现行行政成本至少包括这两部分资金来源。但在实际上,各个部门的第一块人均经费本来就不同,专项经费更是因部门不同也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对一级政府的行政成本进行精确预算,至少目前在技术上还不成熟。
“到2010年,我们有了三年时间的观察经验,得出相应的规律,就可以对今后的行政成本进行预算控制。”马卫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