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资讯
3  4  
PDF 版
· 领导力:以文化为基点的哲学建构
· 制度执行力:提升学校管理效度的核心要素
· 以教科研为引领 让教育者成“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教科研为引领 让教育者成“家”
□ 戴金基
  婺城区自建区以来在校长队伍建设上取得卓越成就,全区校长勇立潮头,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引领着区域教育健康发展。校长队伍已逐步实现两个重要转变:一是逐步从经验型、行政型向专业型转变;二是逐步由权力型向人格型转变。而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广大校长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实践,并使婺城教育形成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格局。

  那么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校长应该如何进一步实现自我提升,如何更科学地引领学校的发展呢?

  校长应该是首席学习者

  实际上,无论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引领,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乃至学校文化的培育,都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角色使命,校长必须加强学习,以开阔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本领和思想素质。

  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也必须从“学习”开始,离开了学习,学校就失去了体现其本质存在与特性的基础,也就失去了其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力量。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校长要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校长参与学习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学习模式,它会使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对学校的责任,真正促进学校实现共同学习、共同领导。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者,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因为,校长的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智慧决定了办学的水平,校长的修养决定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校长应该是自觉的研究者

  近年来,在各国对校长品质与能力的要求或规定中,都越来越注重强调研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例如:日本在对中小学校长的10项素质要求中,将“要有研究精神、不断学习日常更新的知识”放在首位;美国对中小学校长的聘用条件之一,要求“校长应利用内部、外部的环境优势,抓住机遇,抓住关键问题,善于研究,善于提出目标,敢于标新立异”。

  校长身处教育第一线,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优势,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研究。而科学实践会让校长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自觉纠正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的做法,逐步探索出适合于本校的办学模式。在研究基础上的实践,也必须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校长应该是不懈的改革者

  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和总结。这就更需要校长们能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

  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学校改革都要将学习作为最坚实的基础。任何学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用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方法去指导学校工作。这种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方法,来自于校长、教师的学习意识、学习倾向和学习能力。任何改革离开学习是不会成功的,“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学习”,是学校改革的真谛。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开展长期艰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不断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断反思经验,提升理性,激活创造。

  校长应该是理想的追寻者

  教育改革,在婺城这片土地上正演绎着无数动人的教育篇章。婺城区现有在职特级教师14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15名,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33名,区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49名。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优良的师资队伍,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催生和培育教育家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应该具备这样五个条件:要执着地热爱教育,对教育要有宗教般的虔诚;要潜心研究教育理论;要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要能提出独到的教育理念;要有系统、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述。作为教育家,要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把这种束缚的影响尽可能减弱到最小程度,在自己的办学空间里,坚持我行我“素”,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自主创新,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因而,教育家通常既是理论家,也是实践家,用丰厚的办学业绩来阐释自己的理论,用鲜活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作者系金华市婺城区教文体局局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9 以教科研为引领 让教育者成“家” 2008-6-11 浙江日报000192008-06-11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