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3  4  
PDF 版
· 一切为了灾区
· 爱心,需要坚守
· 与灾区小朋友
一起过端午
· 我们
义不容辞
· 让“东汽”早日
从废墟中站起来
· 150套彩钢板房
运往大熊猫保护地
· 我省联络组到达广元
· 为了深山中的三千村民
· 不报平安誓不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交工集团“赴川抢修救灾突击队”日夜抢修广元宝罗公路——
为了深山中的三千村民
本报记者 施晓义
  从广元市区向东走过70公里盘山路,便是宝罗公路受损严重的白朝乡路段。在这海拔上千米的高山上,原有的通村公路路基毁了,路面被埋,有的地方数百米路面整体消失……救灾物资到此,只能等村里的年轻人翻山越岭走50多里山路来取。白朝乡兴隆村、兴房村等地3000余村民急盼道路抢通。

  来自浙江的抢修队已在此连续作战9个日夜。6月4日,我跟随省交通厅有关领导进山,来到施工现场所在的铁关垭山头。    

  抢修队员雨夜急行进山

  5月28日,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赴川抢险突击队带着重达数百吨的设备,奔赴宝罗公路4.7公里损毁段,准备在塌方路段新建4公里路。

  来到龙门山脉脚下,天已经黑了,偏又下起了暴雨,等搭好帐篷露营时,已是凌晨1点多钟。“帐篷里进水了,许多人是穿着雨衣睡觉的。”那一夜的画面,深深刻在抢修队队长王建勋的脑海里。

  今天,踩着山上滚落的石头,我们来到施工现场。工地上,重型设备的吼声回荡在山谷间,每一名抢修队员都铆足了劲。

  有人告诉我,接我们进山的司机王理云昨天创下了“日行千里山路”的纪录。从凌晨到午夜,他山上山下出了5趟车,或送人下山买菜,或送机修工进城买材料。他说:“来灾区帮忙,苦点累点很正常。”

  胆大心细保质量

  站在塌方路段,我们发现,山上的滚石早已将原有的路死死封住,让人怀疑这里是否曾经有过一段公路。

  烈日下,抢通队操作手马天戈小心翼翼地将挖掘机停在山腰上,以精准的操作不断地将靠山一边的巨石泥土挖起,倒在另一侧的悬崖里。一条全新的路,就这样一点一点在挖掘机的履带下延伸。

  施工人员告诉我,这种大力神挖掘机可以将七八吨重的山石轻松挖起。然而,危险也就在这里。操作手每天都必须在悬崖边作业,由于时有余震,危险不仅来自万丈深渊,还来自头顶随时可能发生的大面积塌方。

  崇山峻岭中,有时会意外地发现一块平整地,但细细察看后会发现有地震造成的断裂。“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滑坡带!”省公路局总工程师朱汉华说,如果新修公路造在断裂带上,就很可能有再次发生塌方的危险。“这,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村姑小伙儿赶来慰问帮忙

  深山中的村民并没有坐等救援。许多年轻力壮的群众常常要翻过20多个山头,经过7个多钟头的跋涉才能到达救灾物资发放点——救灾车辆能够到达的地方,领取玉米种子、火腿肠、酱牛肉、压缩饼干及新衣服等免费救灾物资。大背篓装货后一般有五六十斤重。通常,他们下午四五点钟开始结伴往家赶。到家的时候,往往已是星光满天的深夜时分。

  盼望着,盼望着……每一天,村民们都盼望着这条连接万家灯火的公路早日修通。他们,对来自浙江的这支抢通队充满了期待。

  等待发放物资的时候,有村姑把从家里背来的桃子塞到抢通队员手上,有村民将自家最好的金银花茶递到抢通队员的手中,还有小伙子主动在施工队放炮炸山的时候帮助望风……

  这条通往深山中3000村民的盘石公路,在我省交通援建队员的脚下一米一米延伸,它也将成为广元至青川的第二条生命线。

  (本报四川利州6月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00004 为了深山中的三千村民 本报记者 施晓义 2008-6-6 48256F32002924A64825745F0037DB07[A1-施晓义≈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