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把城市“名校”
建到农村孩子的家门口
· 想去城里借读的孩子不转学了
· 新“村小”并不是
城市小学的复制
· 从学生到老师的“城乡无差别”
· 一校两区:柯城小学打通“城乡通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学生到老师的“城乡无差别”
  站在区长朱建华的角度,他更关注的是管理机制层面的更新,这被认为是今后进行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均衡发展的基础。

  经过“一校两区”的改造,原来“教育局管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管完小”的三级管理模式,变为了“教育局管中心小学,完小委托给城市小学管理”的两级管理。

  柯城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先福说,根据《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要求以县为主体管理,乡镇不再承担小学办学。但在目前的普遍实践中,乡镇中心小学在自己都没发育好的情况下,还要管四五个完小“小弟弟”,负担可想而知。

  以柯城区为例。城区周边的4所完小,以前比城里学校差一点,比农村学校好一点。既不是中心小学,也不是完小,“兵头将尾”。

  陈先福说:“以前,农民靠卖橘子交择校费来获得公平教育权,现在我们从管理机制上解决教育公平和城乡差别。”

  除了学校的整合,教师队伍也被大动手术。柯城区不仅对教学资源进行跨城乡整合,还将成立“农村优秀教师管理中心”,700多名现职农村教师进入管理中心,统一成为与城区老师没有身份差别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工作在农村,身份在城市。

  同时,这个中心每年15%的名额可进入城区学校工作,同时由新毕业的老师进入这个中心,从事乡村教育,形成良性循环,营造一种变“一校所有”为“全区所有”的人才使用模式。

  此前的2007年底,7所学校所有的老师人事关系全部调到城区学校,全部接管。梅章木和孔丽珍一样,不再区分城区或者农村教师身份。

  乡村小学的进步,让一些初中学校也“动了心”。柯城城区有三所初中,与三所比较小的农村初中启动了“一对一管理共同体”,即学校的管理层进行交流。柯城教育部门试图通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将两个学校整合在一起。现在第一对运作很好,第二对正在启动。

  而这些初中真正的目标,是和农村完小一样,实现一校两区。陈先福说,教育部门已经接到了这些学校的报告,要求实行同样的制度。

  为了鼓励改革创新,柯城区暂时取消了对学校的考核。“让学校在磨合中探索新路,我们就不能要求立竿见影,更不能以老的评价标准来要求新情况。”陈先福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从学生到老师的“城乡无差别” 2008-6-5 浙江日报000102008-06-05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