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一群孩子
作文本上谈“生命”
· 地震,给生命教育开了扇窗
· 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承载多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群孩子
作文本上谈“生命”

  丁莉军是杭十五中教育集团浙大附中初一(10)班的语文老师。初一的语文教学最近正好进行到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单元。往常的教学方案,就是按部就班地把相关的课文解读一遍,再布置学生写一篇思考生命意义的文章。

  然而,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接下来的日子,丁老师这样对记者说:“那段时间,我每天收到报纸,都会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天回去,都在电视机前边看边流泪。儿子在边上陪着我惊呼和落泪。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消逝的生命》。因为动了情,文字组织得很有感染力。又恰好,这段时间我们所学的语文单元的主题便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随后的语文课上,我读了这篇作文,并且对孩子们说,这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你们对生命的思考。

  坐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思考着沉重的话题,孩子们想得很多。一些孩子对我说,这次不光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文,而是自己真正想写。

  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对生和死的思考却是永恒的。这些初一孩子的作文虽然稚嫩,但是真切;虽然质朴,但是动人,我把它提供给你们。”

  附:

  生命短暂又永恒

  范嘉锦

  对于我们来说,生命既漫长又短暂,有的人可以活一百多岁,而有的生命在世上还没有多久却又很快消失。就像“5·12”四川特大地震,六万多同胞在短短的十二秒中生命就这么失去,就这样被夺走了。但是,我们如果换个角度看,生命是永恒的,就比如那个为了保护宝宝而失去生命的母亲,她的生命不仅在孩子身上延续下来,还有那么多的幸存者、包括电视机前的我们,都将通过这位伟大的母亲,更加知道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这一刻才知生命分量

  蔡珺瑶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即将失去的,才能体会它的重要。就如四川地震,在抢救的那几天,我相信有很多人的感受与我相同。

  一位小伙伴对我说,“我好怕下一秒我就要离开好多好多人,就不能再开心,不能再难过,不能完成我还没完成的。现在才觉得身边的一切好值得珍惜,我才知道千万要珍惜,因为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会不会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我想起以前新闻里看到像我们这样年龄的学生,因为小小的不愉快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是愚蠢到家啊。想想地震中被压在地下上百个小时还顽强坚持着的生命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只属于我们一次的生命……

  生命无贵贱 意义有大小

  李星炜

  第一批进入灾区的15位伞兵从近5000米的高空跳下,下面却是层层的浓雾,地面的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在留下了遗书之后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面对这些勇士,我第一次思索生命的意义。的确,生命没有贵贱之别,但是,我想,生命的意义却有大小之分。上苍赐予你生命,你可以选择平平淡淡地过一生,每天重复着吃饭、工作、睡觉,也可以尽可能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我想,生命意义的大小,就在不同的人生选择中体现出来了。

  虚度生命最可怕

  朱 瑛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它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次出现。当我看见地震中那么多的老师、家长把自己的学生孩子护在自己的怀里。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怀里的孩子没事,而自己却去世了。他们明明知道生命是宝贵的,只有一次,这么做,很有可能会使自己受伤甚至会死亡,但他们却没有因为这些因素而顾虑。哦,原来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有一句话与大家分享:“生命其实更像一座钟,总是在受到打击时,才释放出自己的美丽,那悠扬的声音,一声比一声悦耳,一声比一声顽强!”

  生命的意义是责任

  郑佳平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然而在四川灾区,我找到了一个答案:生命的意义,是责任。因为责任,这位老师在死神的嘴边毅然选择了回头,以自己的生命逼死神让步,夺回了学生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是责任,他用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这一点。

  生命礼赞

  小 博

  生命是脆弱的:仅仅数秒钟的瞬间,超过6万人被地震吞噬了鲜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

  生命又是顽强的:24个小时、48个小时、72个小时、129个小时、150个小时、179个小时甚至200多个小时,多少个生命的奇迹在人们的热泪中延续。

  生命是至上的:“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国家领导人赶赴抗灾前线。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无数个志愿者加入到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中。全国人民包括世界各国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生命更是永恒的:不知你是否听到过,一个又一个发生在灾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他们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崇高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世人的心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一群孩子
作文本上谈“生命”
2008-6-5 浙江日报000132008-06-0500018;48256F32002924A64825745600396DE6[A1-沈宇翔≈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