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国内
3  4  
PDF 版
·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 鲜花祝福灾区群众
· 69019人罹难
· 89名灾区
孩子抵琼
· 你们是一支党和人民
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 甘陕渝等地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有序展开
· 绵竹两名重伤矿工
已基本脱离危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献给地震灾区的父老乡亲
  走过汶川,走过北川,走过青川,绵竹、绵阳、什邡、都江堰……一路走过,记者看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父老乡亲们,一双双眼睛里闪动着沉静、坚毅和不屈;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上,已有飘动的炊烟、新播种的玉米、新插秧的稻田。

  生活,在巨大灾难的创痛中顽强地翻开了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

  骤然的黑暗中,依然有不灭的光亮

  在北川大山深处的陈家坝乡,我们见到了36岁的乡党委书记赵海清。这个看过去像一个大孩子似的男人,在地震中失去了3位至亲的人——父亲,母亲,5岁的儿子;妻子重伤住院,双腿面临截肢。

  要有一种怎样的力量,才能吞咽这样的悲伤?

  最初的回忆是简洁而冷静的。接下来的记忆让他开始激动。他讲述了,当他冒着滚滚尘烟冲上大街,看到乡政府所在的龙湾村已被夷为一片平地。他扯着嗓子喊出第一句话:“是党员干部的全部站出来!”

  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十五个……所有活着的党员干部,没有一个临阵脱逃。就是这样一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队伍,成了陈家坝乡在最黑暗时刻的光束。

  最初与外界隔绝的日子是孤独而不安的,13日瓢泼大雨的那个晚上,赵海清和干部们把群众安顿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们则背靠背在大雨中坐了一夜,他感觉那是他生命里最漫长而寒冷的夜晚……

  他忘不了那个傍晚,乡派出所那辆警车上的收音机忽然有了信号,他们终于听到了如母亲般的党和政府的声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哭了。

  他讲了很多很多,但只字没有说到他的家,直到我们轻轻地提了一句,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嘴唇张了张,一声哽咽,泪如雨下。

  他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他儿子的照片,那是一个大眼睛一副顽皮模样的男孩子。他说,儿子特别喜欢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12日早晨,他从北川的家中出门时,还特别对儿子许诺,过两天就请假去买奥运门票,到时候带上从没有坐过飞机的妻子、父母,全家飞到北京看奥运。儿子高兴地搂住他的脖子狠劲地亲,还说了一句:“爸爸,路上小心点!”然而,仅仅过了7个小时,竟成阴阳两界。

  赵海清低下头,抹了一把眼泪,猛然间又抬起头来:“知道吗?陈家坝是出红军的地方,是出英雄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带走了好多人。今天这片土地,依然有着红军的血脉。只要还有人,我们就会坚持下去!”

  阳光照着他挂着泪迹的脸。

  他继续说下去:“逝者已去,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地活着。我还有一个责任,就是要让陈家坝的乡亲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

  “你的快乐在哪里呢?”

  “大家快乐我就快乐!”

  深深相信他的话。因为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我们见到了太多像赵海清这样的乡村基层党的干部,他们在痛失亲人的同时,臂膀间挽起了更多乡亲的安危。

  如石子如草般普通的人,迸发出土地赋予他们的最坚韧的力量

  在绵阳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九洲体育馆,我们见到了一位来自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的妇女,名叫吴红,今年37岁。她长得又瘦又小,个子大概不足一米五,站在那里就像一段枝条,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让我们大为吃惊的是,就是这个小小的农家妇女,在地震发生后,像一只顽强的领头羊,带着大水村老老少少20多个村民,在两山相撞、河流消失、家园毁灭、到处是塌陷裂缝的大山中,艰难跋涉16个小时,安全转移。就是这个小小的农家妇女,在救出乡亲的同时,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丈夫、儿子双双遇难的巨大伤痛。

  她给我们看了一本她没有写完的日记。这个爱读书爱看报、平日里总喜欢记点什么的乡下女子,在5月12日记下了她一生无法忘怀的景象——

  “吃过中午饭,我和爸爸在地里干活,突然间天昏地暗,地就像转圈,整个山和地都在晃动,我们马上就与地一起往下陷,往下翻。紧接着,到处都是垮塌的声音,两面的山全往中间挤,马上就在河面上相撞。顿时一片浓烟升起,眨眼间河面不见了,河水没了,地形不在了,房屋倒塌,全没了,人也不知去向。

  我拉着爸爸拼命地跑,随着地的晃动,我们就像荡秋千一样,地里到处是裂缝,一不留神就会掉到裂缝里。我一边哭一边跟爸爸说:我们要逃命!要镇定!要有信心!我看了一下山形,两边全是沟,一直不断地往下垮,我想只有顺着梁往上爬才是最安全的。于是,我们就一直往上爬,一边往上爬一边喊周围的人,让他们也顺着梁爬,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喊了20多个人。大地震过后,就是一次次余震,一片片山坡垮塌,整个天空一片浓烟。”

  这几乎是用生命记下的日记,读来让人心头发颤。

  吴红的日记一直记下去,记下她如何带领乡亲们手拉手绕过巨石、爬过裂缝;记下他们如何在暴风雨的夜晚紧紧依偎在一起互相鼓励,一直记到她把大家终于带出大山,走进受灾群众安置点,记到她返回北川县城寻找在那里打工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再往后,日记中断了。

  她哽咽着告诉我们,她的家曾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家。丈夫一年在外打工能挣两三万元钱;她在家里一个人种8亩地,养两个季度的蚕,还喂了20头猪和一匹马,去年,光养猪她就挣了差不多有2万元。她家的收入是全村第一。她的一双儿女更是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懂事。凡此种种,让她成了村里耀眼的明星。

  灾难,把这一切都毁了。

  一直依偎在她身边的12岁的小女儿轻轻地拉起妈妈的手,她停止了哭泣:“我要好好地活下去。我父母在,公公在,女儿在,今后哪怕喝稀饭。也要让老人安心地活下去,让女儿完成学业。现在村里的干部都在前方救灾,我要在后方为村里多做事,我常对村民说,咱将来的大水村一定要建得比从前更美丽、更富裕!”

  麦子黄了,布谷鸟叫了,灾难的底色上跃动的依然是生生不息

  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我爬也得爬回去!”

  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圈舍没了。”

  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我一回去,它们就围着我嗷嗷叫,我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

  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元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一往无前、坚韧地把日子过下去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和孩子。

  真实的生活从来都是在最平淡无奇中显示出它的不可摧毁。麦子黄了要割,布谷鸟叫了要播种;是土地就不能荒芜,有耕耘才有收获——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在灾难的底色上跃动的永远是生生不息!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刘大江 张丽娜

  (据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国内 00007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2008-6-3 48256F32002924A64825745C00492BC4[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