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3  4  
PDF 版
· 背着希望向前走
·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感悟生命
· “老杨头”家的帐篷生活
· 灾区的半个月,我们这样度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感悟生命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我在采访的间隙敲打下这段文字,来叙说我在地震灾区采访的记忆和感言。

  我想告诉你们我此刻的心语——关于生命的脆弱、珍贵和顽强。

  若非失忆,2008年5月25日,将在我生命中永志。

  这是新华通讯社形容当天下午那场灾难的表述:北京时间5月25日16时21分,青川县发生6.4级余震,为汶川大地震以来最强余震。

  那一刻,我在震中。

  大地震颤、飞石击地、瓦砾四飞……

  前方路堵,因为滑坡。

  震颤继续,大雨开始倾盆,与飞落的泥石为伴。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再一个小时……道路依然封锁,通信依旧中断、天色已然黑去。

  前方不知谁人传来消息:巨石阻道,恐要爆破,然天黑雨疾,爆破可能要待天明。

  要在飞石丛中等待一夜?忧心、无助和绝望开始蔓延,身旁传来轻轻的啜泣。

  我静静坐在车厢内,打开手提电脑,敲打我当天的访谈。暗夜中,计算机的荧光点亮了车厢,温暖地闪烁在脸上。

  一束军车的强光从前方照耀而来,士兵们带来了通车的讯息:巨石边,已凿通生命的通道。

  汽车马达与生的希望一同启动,灯光打在岩壁上,大雨中的山崖上,一束不知名的野花突然奇迹般绽放,华美无比。

  泪水夺眶而出。在这个大余震后的漆黑夜晚,在暴雨和飞石的交响声中,在一朵花开的刹那,在忍不住的泪流中,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之花在震颤中绽放。8.0级、6.4级、5.7级……8000多次余震。对灾区人民来说,我的“永志”只是他们这段时间生活中的“常志”。面临大难,他们悲伤、他们从容、他们坚韧。

  生之脆弱让人悲恸。特大地震,国之大恸,在大地母亲的震颤中,无数生灵失去了他们往昔的鲜活,天空为之呜咽。

  生之华美让人震撼。这是一个让人无数次流泪,被人无数次传颂的故事:一位母亲,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身体已被压得变形,她的身下躺着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毫发未损,救出时安睡正酣。

  生之守望让人温暖。地崩天不塌。汶川地震,举国襄助。青川农妇南秀会请邻居告诉她东南方在哪里,因为那是浙江的方向,她要面向那里,鞠躬致谢。

  生之坚强让人礼赞。温州商人吕先春、吕春飞夫妇在四川的三家服装商店分布在受灾最严重的“三川”:汶川、北川、青川。全部家当轰然被埋、21岁的儿子也永久不醒。我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准备用从温州友人处借来的几万元钱图谋“东山再起”。

  大难来临,生命中的脆弱、华美、坚强,都被放大到了极致。

  是的,生命一如那路旁的夏花,纵然默默无名、纵然深陷绝境,依然华丽绽放。(本报四川广元5月3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00006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感悟生命 本报记者 应建勇 2008-5-31 48256F32002924A648257459004C83C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