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抗震诗喷发的“奇迹”
· 为什么震后涌现的是诗
· 从“小我”回到大众
· 许多年后会从诗中看地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抗震诗喷发的“奇迹”
■本报记者 陈洪标
  今天,浙江省作协为《5·12雕像——浙江诗人抗震救灾诗选》举行了首发式,收录了我省84位诗人在这段难忘日子里创作的108首作品。这里为诗集封面和部分诗摘。

  悲恸的、依然活着的人

  我们将打下第一根桩。作为界碑

  拒绝死亡。告诉后人

  中国就是从这儿站起来的

  ——沈泽宜《重建,一个新的开始》(节选)

  

  母亲啊 废墟上的母亲

  疲惫交织着勇敢

  泪眼闪烁着坚韧

  你是最灿烂的希望

  母亲啊 废墟上的母亲

  你的出现就是力量

  你的呼唤让汶川挺住了

  让四川挺住了

  让中国挺住了

  ——谢鲁渤《废墟上的母亲》(节选)

  

  宝贝,你睡着了吗?

  梦中可梦见你的妈妈

  她用巨人般的身躯挡住了死神

  将你幼小的生命从地平线上托起

  

  她下跪了

  双膝深深嵌在这片瓦砾的废墟

  她弯腰了

  压弯了腰的她仍然亲吻着你

  以一个母亲的名义

  向死神发出最后通牒

  “宝贝,我爱你!”

  ——盛子潮《致四川灾区一位婴儿》(节选)

  

  那只红嫩的、生姜般,

  曾翻阅过连环画、捕捉过蜻蜓的小手,

  从未得罪过世界,

  可为什么要求它来紧紧攥住绝望,

  又慢慢松开希望?

  ——潘维《泪光里的红十字》(节选)

  

  这该死的灾难啊!

  眼看着扒开的地方又要塌了

  被死死拖离的战士在跪地哭喊:

  “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他的热泪和全中国所有的热泪和在一起

  把灾难的尸布炙得千疮百孔

  ——荣荣《让我再救一个》(节选)

  

  5月12日,时间突然静止

  天空像一张受到伤害的嘴唇

  冷漠地合上了。妈妈,我在教室里

  来不及收拾心爱的课本

  来不及跟你告别一声

  就陷入梦幻的最深处

  

  在废墟中远去——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妈妈,我满心担忧

  废墟中的歌声能传多远

  看看我和身边的同学们

  多像一群迷途的羔羊

  全部的伤害,不只是令人窒息的重压

  而是冰冷的死亡的气息

  ——池凌云《哀悼日:母子书》(节选)

  

  田,心脏

  我们流泪,是因为我们悲伤。

  但我们没有太多时间

  我们只流一滴眼泪

  是因为我们要更快地站起来……

  我们能听见,水声以下隐隐的水声

  我们会看到,阳光以上飘浮的阳光

  田,让我们为亲人默哀……

  ——陈海飞《让我们为亲人默哀》(节选)

  

  他们用眼睛交谈,像熟悉了一辈子的友人

  他们以或高亢或低沉的嗓音,吐出了七个日日夜夜来

  积聚心头的心声,煎熬经久的泪水

  ——深意如兰《用诗歌点亮心灵的烛光》(节选)

  一个月前,是“今天谁还在写诗”;

  一个月后,是“今天谁都在写诗”;

  在人性和善良的感染下,诗歌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中间——

  今天,浙江省作协为《5·12雕像——浙江诗人抗震救灾诗选》举行了首发式,收录了84位诗人在这段难忘日子里创作的108首作品。

  但这只是目前席卷全国的抗震诗歌创作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曾经被认为随着激情、浪漫一同逝去的诗歌,以一个人们想不到的方式回归。

  5月14日,汶川地震发生第三天,国内最著名的民间诗歌网站“诗生活网”与《诗歌与人》诗刊发出《致全国诗人的倡议书》:“在大灾难面前,诗人必须行动起来了,诗歌必须有重生的力量,诗歌必须发出它大爱的声音。”随后“诗生活网”的诗贴,以每天来诗上百首以上的速度在滚动,一直延续至今。

  5月15日,“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这首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并迅速在手机短信的转发中盛传。电视主持人们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数度哽咽。网友们为它编了曲,改编成多个版本的MV。5天时间,百度上可以检索出的页面已达10万多篇,谷歌的检索结果约有39万项。媒体找到了这首诗歌的作者——天津海关的一名干部洪卫国。

  5月17日,地震发生第五天,中国诗歌学会编辑的《感动天地的心灵交响》抗震救灾诗歌特集已出版。

  5月19日晚上,100多名在杭的诗人、作家以及诗歌爱好者参加的抗震救灾诗歌朗诵会在印象画廊举行。在现场,年轻的诗人根本没机会上台朗诵。

  与此同时,大量“喷发”的抗震诗歌涌向专业诗歌刊物,中国作协主办的《诗刊》“诗满为患”:“不但投稿信箱爆满,连编辑的私人邮箱也爆满,这还不算,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特快专递、传真,全是抗震的诗歌。编辑部的电话成了问讯诗歌投稿的热线。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诗刊》上半月编辑室主任杨志学这样向记者感叹。

  5月22日,由《诗刊》编印的1.5万“诗传单”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报摊,这种像《北京晚报》一样大小开本,一共8个版的“诗传单”,自抗战时期诞生过后就再没出现过。

  5月22日晚上,一档诗歌朗诵的节目登上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每天的“黄金时间”。

  5月24日,群众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汶川诗抄》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浙江省作协用两天两夜的时间,编印出版了1万册诗集——《5·12雕像——浙江诗人抗震救灾诗选》,收录了84位诗人创作的108首作品。所有书款将捐赠灾区。

  《愿天佑中华》、《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孩子别怕》、《孩子别喊》、《孩子别哭》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寄托哀思、鼓舞斗志、激励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一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面前,一股“抗震诗”的浪潮在民间蓬勃兴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抗震诗喷发的“奇迹” ■本报记者 陈洪标 2008-5-29 48256F32002924A6482574570025AB2D;48256F32002924A648257457002A2CE4;浙江日报000132008-05-29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8-05-29000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