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杭州湾跨海大桥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你看你看
七彩的虹
· 海盐:“大桥就像聚宝盆”
· 慈溪:“阿拉日子越过越红火”
· 网友感言
· 宁波一老人
写歌赞大桥
· 读者连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慈溪:“阿拉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李月红 慈溪市报道组 卢萌卿 赵科
  今天,是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的第一天,也是百万慈溪人民企盼已久的日子。3000名慈溪群众早早就相聚在一起,发出激情洋溢的《大桥时代宣言》,展望大桥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

  “杭州湾南岸,有一条涓涓的溪流传承着仁孝与慈爱……”下午1时,在慈溪市实验小学操场,2300名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系上红领巾,手摇小国旗,用稚嫩的声音喊出《大桥时代宣言》。

  不足千字的宣言,小朋友们一口气念下来。大家还涌到宣言横幅前,一笔一划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五(7)班的余成栋,漂亮地一笔带出名字,这是昨晚向爷爷请教书法的杰作。他告诉记者,这条横幅会保存在慈溪市博物馆,30年后,当大桥举行30周年纪念时,同学们会再次看到自己的签名,大家一定会自豪地说:跨海大桥,我们和你一同成长。

  下午2时,赤橙黄绿青蓝紫……大桥的“七色护栏”洋溢在整个慈溪市人民会堂,工人、农民、民警等800多名代表,身着不同色彩的衣服,列成方队,分享大桥开通的喜悦,喊出步入大桥时代的新希望。

  最激动的莫过于企业家代表们。慈溪是大桥的“桥头堡”,大桥开通,已让不少人“嗅”到了商机。慈溪市蔬菜有限公司的老总张建昌这两天十分忙碌,他的蔬菜基地有2000亩,建起的生态农庄早已声名远播,5月2日,上海、江苏的近1万名游客要通过大桥来这里度假。他兴奋地说,“以后大桥能通货车了,每天至少有200吨新鲜蔬菜一早就可以直达上海。”

  大桥开通,让沿线的旧村换新颜。庵东镇海星村是离大桥南接线最近的村子,村民马兰珍去年搬进了村里新造的小区。站在家门口,她就能看得见大桥引桥,村里的广告牌最近也多了不少,据说每年带来的广告收入就有100多万元。马兰珍说,大桥开通,阿拉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本报慈溪5月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杭州湾跨海大桥特别报道 00002 慈溪:“阿拉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8-5-2 48256F32002924A64825743C004897CB[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