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更好地用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
· 哲理漫画
·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五个必须”
· 大手笔作大文章
· 蹲点调研应
念好“四字经”
· 讲史路在何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讲史路在何方
刘志琴
  传媒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已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从百家讲坛兴起的讲史活动,铺天盖地。从用眼看书到用耳听书,从视觉到听觉,接受方式的改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用眼阅读,细致、缓慢,可反复地浏览、品味;用耳听,快速、便捷,却匆匆而过,这两者各有各的功效,相互不能替代。

  讲史并不始于现代,而是源于古代城市民众娱乐的产物。城市生活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不同,有较多的闲暇,有条件享受各种娱乐活动。中国自古就有发达的城市,在各种娱乐活动中最时尚的是说唱和讲史,王朝兴亡、帝王逸事、战争胜负、政治权谋的故事深受听众的欢迎。在前现代社会,读史和讲史虽有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不同,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分野,但并行不悖,互不干扰,各有各的天地和受众。俗文化再繁荣也不能动摇雅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发生在当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转型中,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一代文化市场的发育,大众文化的崛起势不可挡,改变了雅文化主导俗文化的传统格局。以信息高科技为生产和传播的新兴文化产业,以大量的影视、音响、多媒体和电子读物涌向市场。与此同时,学术成果通俗化蔚为潮流,把少数人享用的专业知识,变成大众欣赏的读物。文化消费不再是精英的特权,也是平民百姓的生活需求。现代工业和都市文明造就了广大的市民消费阶层,他们的选择决定了文化市场的取向。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已进入文化主流,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局面,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多方位选择的条件,这是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利的体现。

  多元选择表现在阅读方面的一大变化,是讲史和听史的兴起,现在主讲的大多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讲述的方法有正说、细说、评说、戏说等等。虽然这里有现代人的理解,有故事新编,有对传统说教的颠覆,有传媒和网络的助威,声势赫赫。人们贪图以听代读,以图代读,变“阅读”为“悦读”的心理,增大了阅读的娱乐性,减少了阅读的思考性。阅读方式的浮泛化并不是讲史者的责任,但讲史者怎样引领听众,运用正确的历史知识,扩大人们的视野,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却是不能不面对的问题。然而从当今讲史的内容来说,并未超出古代讲史的范围,历史知识的主题仍然停留在王朝兴亡、帝王逸事、战争胜负、政治权谋的范畴。

  多元的选择、单一的主题暴露出讲史的缺陷。首先,这十多年史学研究的领域已有重大变化,史学研究者从“代圣人立言的帝王师”,而成为抒写民众生活的一支笔。研究的内容已从王朝兴亡、圣贤逸事向阅世知人转化,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风貌、衣食住行、社会交往以及人际关系都成为研究的对象,芸芸众生的穿衣吃饭、婚丧嫁娶、消闲娱乐,登上了大雅之堂,有的还成为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因为视角下移到平民百姓,给史学打开了广阔的领域。然而现代的讲史者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至少没有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就。固然讲史中有一些是新奇的故事,如司马相如骗钱又骗色,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等等,以耸人听闻吸引听众,然而凭借文学想象并非就是历史的真实,而所宣讲的却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人而不具有真事,这只能是演义。当今的大学教授,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宣讲历史,当以真实的历史示人,推理、分析,也要给人以真实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智慧的启迪,如果仍然沿用似真似假、若实若虚的演义,甚或以娱乐化招徕听众,这是说唱艺人的创作,而不该是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表白。

  当今的讲坛已成为民众获得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专家学者的讲史理应有比艺人更高的要求,讲史路向何方?这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流行的正说、细说、戏说之外,更应提倡实说、精说和深说。“实说”,即实在历史实在说,尊重史实,不避忌讳,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以真知建言,方是史学家的良知。“精说”的含义是指,历史是知识最密集的领域,细说不等于细碎化,使听众不得要领,要善于削其枝叶,择其主干,对人物、事态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使得听众进得去,出得来。“深说”,即通过对往事的筛选、分析、提炼,论理,给人们以历史的体悟,增长察古知今、以今识古的历史智慧,这比单纯的知识更有力量。但愿讲史者更上一层楼!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0 讲史路在何方 刘志琴 2008-4-28 浙江日报000102008-04-28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