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最牛投诉户
· “公路坦克”的困惑:
100万能干什么?
· 为什么爱对
家人发火
· 主持人
总结
· 直面“泛阅读化时代”
· 50%误诊率
这可怕数字怎么理解
· ◆一周网友妙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0%误诊率
这可怕数字怎么理解

■刘京京 王晓
  “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博客上公布的这组数字,引起了各界争议。

  那么误诊究竟指什么?医生确诊一个疾病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网友:看病成了撞大运?

  据了解,廖新波博客上的这一数据,来自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2007年12月10日《医生永远是无奈的》的文章中。

  数据披露后,引起不少网民的议论。一位深圳网友留言称:“如果真这样,要医生有什么用?看病还不如扔硬币,碰运气,还有50%的命中率。”另一位网友则称:“仅是误诊倒也罢了,但误诊之后往往是误治,这样就更可怕了。”但也有网民持怀疑的态度,一位50多岁的机关干部表示,他觉得这位厅长公布的数字高得有些离谱。“医生不是神,有误诊也属正常现象。但如果误诊率这么高,医院恐怕早关门了。”

  50%的误诊率同样受到了专家质疑,误诊在所难免,但有些误诊并不会影响治疗。医生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然后排除假设的过程,直到找到最终答案。在此过程中,随着新问题出现,医生对病情会有新认识,就需要修正之前的结论,这很正常。“如果把每次修正都算作‘误诊’,那30%的误诊率并不奇怪,可这样的统计并没有太大意义。”

  专家:看病过程相当于破案

  在不少专家看来,医生诊断过程更像是破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说,就像不是所有案子都能准确侦破,医疗诊断也并非百分之百无误。

  例如,如果有一个胸口疼痛的患者来看病,我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才能诊断他患了冠心病。第一步,询问疼痛的性质。把肺栓塞、气胸、胸膜炎的可能性排除掉。第二步,询问患者年龄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此来估计患者得冠心病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三步,考察患者胸痛与体力运动的关系。如果胸痛发生在运动时,那患者很可能是心绞痛;如果胸痛的发生与运动无关,就可能不是心脏问题。第四步,即使确认是心脏问题,医生仍需诊断,判别患者属于单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单纯心绞痛相对稳定,但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就较高了。要把二者区分开,只能通过心电图或心肌损害标志物检测。

  但这两项检测只有在心肌梗死发病足够时间后才能检测到异常。医生会建议疑似冠心病患者在医院观察6个小时。此外,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患者胸口疼痛,临床上称之为“心因性心绞痛”,这就需要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段才能将它和常规意义上的心绞痛区分开。由此可见,一个疾病的确诊,需要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假设、求证、判断,其难度丝毫不逊于破案。

  误诊:是全球医学难题

  廖新波的博客中还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误诊率是15%—40%,英国误诊率在50%左右。此前,英国学者维农·科尔曼在著作《别让医生杀了你》中也提到,2006年,美国有近10万人因误诊而死亡,这个数字超过了凶杀、交通事故和绝症。美国卫生署统计显示,在100名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只有53人生前得到确诊。

  澳大利亚的急诊室最易发生误诊。为减少误诊,政府规定,年轻医生在做出最终诊断时,要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做不到这点。

  英国误诊率高达30%,集中在癫痫、心血管疾病、躁郁症等病症上。据悉,46万英国人被诊断患癫痫,但其中20%—31%可能是误诊。英国医疗研究所报告称,英国误诊的医疗成本每年高达1.6亿英镑。

  误诊在各国都不可避免,但网民们说,即便误诊可以原谅,但生命却没有第二次机会,医学的局限性更不能成为医生误诊的借口。

  据《生命时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50%误诊率
这可怕数字怎么理解
■刘京京 王晓 2008-4-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33002ECAAC[B1-陈洪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