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新识
· 漫谈科学精神
· 哲理漫画
· P4P:新的网络分享机制
· 温热有隙效应
· 汉字的窘境
· 90/10定律
· 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漫谈科学精神
王大珩
  “五四”运动提倡“德”、“赛”二先生已近百年。“赛先生”即科学。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尊重“赛先生”,了解“赛先生”。近些年来,我们在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不那么突出。回想起来,似乎只谈科学事实,对科学精神讲得较少。那么,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

  要了解科学精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我自作主张地写了这么一条:科学是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和理解的知识体系。简单来说,知识问题要回答五个W,分别是what、why、when、where、who,就是何事、何故、何地、何时、何人。何事,小到基本粒子,大到整个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称得上什么事情。何故,就是物质相互的机制、原理。何时,就是整个宇宙历史,从很长的时间,到最短的时间。何地,地是代表空间,从基本粒子的尺寸到宇宙的尺寸,这也包括生物的。我特别提出来,我们万物之间,除了固定的东西,还有活动的东西,其中包括生物空间。何人,就是从一个人到世界上的全人类。在解决这几个“何”字的问题上面,这些知识叫做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没有包括人的因素。把人的因素包括在内,特别是研究人与人或者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我们说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科学的特征与科学的作风

  在我看来,科学有这样六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叫做一元性。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而规律性是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说得更神秘一点,事实上是不以别的因素为转移的。这里不应把一元论看作一种说教或者教条,它是经过人类长期历史实践得出来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规律。

  第二个特征,我管它叫做诚实性,也可以叫做严格性。科学的认识,是知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科学上的“知”,是真知。

  第三,正确的科学路线,就是严谨性。对真理的认识是可望而难以企及的,在认识过程上,科学路线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展。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科学的核心所在是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但是,理性认识要经过严谨的论证和事实的考验来确立。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不用多解释了,只是说现在用的方法有哪些。首先是经过实验室的试验论证和模拟试验,直接论证。第二个是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各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比如说研究气象。第三是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取得旁证。第四是局部试点,逐步修订完善。还可以从事物的内在因素找相互关系,在社会科学上恐怕很多都是这样做的,把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找出来,印证你这个理论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可以见诸行动。另外,异常现象的发现表示其中蕴藏着新的东西,初料不及的异常现象常常是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的源泉。事实上,许多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都是获得者在偶然的发现之下提出来的,他的发现引起了科学上的一大片或者一个领域的进展。最后就是等待时机,实在没有办法了,你就只好等。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要做试验,只好等,只有日食的时候,才可以做这个试验,这个试验做出来是对的,是有事实论证的。

  第五,同一性,也可以叫做严密性。不同的学科在理论问题的提出上,各有其特点,在相邻和交叉学科中,必然出现理论上的相互覆盖,这在原理上只能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决不应该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

  第六,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这是提倡科学精神的一个主要点。除了认识世界以外,通过认识世界进行改造世界,这是科学精神的一个主要观点。当前由于科学上的新发现,应用于生产实践,导致现在的高度的物质文明,特别是高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当前社会经济面貌,也帮助促进了人类思维的科学化。

  非科学的几种表现

  下面再谈一谈非科学的诸多表现。第一个说的是有神论。第二是不切合实际的教条主义和盲动主义,这两种倾向违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自以为是。第三是伪科学,在事物的论证中,以科学的表面隐藏着非科学的基本内容,以表面的正确倾向掩盖不正确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行。这是科学严肃性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在科学的论断上,不允许有一点点伪科学、似是而非的东西。在结论上,有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会出大问题。再后面是巫术和迷信。关于非科学的作风问题,如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等,这可以说是学术上的窃贼。

  这些非科学的行动和措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科学思想的适用范围是全社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科学技术工作者所需要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科学思想

  第一是实事求是,第二是审时度势。这里面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包括现在和将来,也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第三是传承创新,就是科学有继承性,每一个发现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规律发现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一方面要对这种已有的规律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要继往开来,做创新的工作。第四是寻优勇进,有了创新的工作,让它在社会上起作用,还要找出实施这个措施的最优途径,而且还要有创新,使它实现。

  科学精神是否适用于

  全社会的今天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把一切经济的活动、措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就是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这个知识肯定是科学的知识。知识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技术也进步到这个程度了,过去没有办法研究的问题,今天有办法进行研究了,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也能研究了。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经过了许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有些探索、有些方针政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这方面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训。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科学化能够搞得好一点的话,大家的认识就容易一致。在科学化的基础上,我们最容易形成共识,最容易团结在一起。我们相信,科学化为我们建设强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很好地认识科学化这个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大家携手共同前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漫谈科学精神 王大珩 2008-4-21 浙江日报000112008-04-21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