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科学春天里的人才战略
得到资源政策双优势
· 开自主招生先河 为高校招生趟路
· “神童”
是一种误导
· 少年班之路越走越窄? 个性人才遭遇应试教育瓶颈
· 少年班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教育创新实践之路仍将继续
· 高等教育少年班30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少年班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教育创新实践之路仍将继续
  “有人问,少年班还办不办下去?毫无疑问,在我们现在和可见的将来,少年班肯定要坚持办下去。”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在总结少年班办学30年经验时开门见山地作出上述表示。

  “我们不能为办少年班而办少年班,我们应该借助少年班这个平台,进行一些我们目前高等教育尚不能达到的改革。”程艺说, “有朝一日,我国有了较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有较为科学合理的高校自主选拔学生的方式,社会和家长对人才成长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从高等教育的角度上看,今天少年班的办学模式,我觉得是没有必要办下去的。”

  程艺的这个假设,也得到了朱清时校长的认同。朱清时表示,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都跟美国一样,少年班确实没有必要再办了。但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少年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没有泯然众人矣!”在少年班的校友聚会上,这句宣言让人记忆深刻。更让人欣慰的是,少年班同样没有泯然于众,始终以独特的办学模式走在时代前列。

  从1985年创办教改试点班(00班)到1986年基本形成高考初试、复试录取的模式;从1994年开始全面实行早期科研实践、大学生研究计划,到1998年建立学生导师制度;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4—6年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学习计划,到2008年,少年班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办学,建设“教育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少年班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大概差不多3—5年时间,少年班整个的办学方式就会有小的调整。”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说,这些调整不仅是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一步步积累经验的产物。今后,少年班仍将沿着教育创新的实践之路走下去。

  (本版文章均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少年班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教育创新实践之路仍将继续 2008-4-21 浙江日报000102008-04-21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