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金华资讯
3  
PDF 版
·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
着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 始终把改善民生
作为施政第一追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
着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 徐止平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

  着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 徐止平

  浙中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群,优势也在于城市群。2005年,金华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共树,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的十六字要求,指导浙中城市群建设。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加快浙中城市群发展步伐,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在浙中城市群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一是认真完善和实施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与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衔接,按照“一轴一环”空间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组团城市的发展潜力,加快建设城镇布局合理、制度配套健全、市场高度开放、产业结构互补、资源信息共享、交通体系完善的现代化、组团式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

  金华市区作为浙中城市群的内核,要继续按照“一中两翼两三角”框架性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工业、商贸业以及文化等功能的配置,使城市区块之间既有合理的功能分工,又有基础设施的互相补充。各市(县)作为浙中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形成协作共赢、错位发展的开放式结构,整体提升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在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金华市生产力和产业带规划》、《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群交通发展规划》和《浙中城市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发展纲要》,加强能源、水利等重要资源开发的规划,尽快形成指导城市群发展的规划体系。

  坚持工业强市,为浙中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城市群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自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金华实际出发,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上,我们主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完善产业体系为方向,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浙中城市群“聚合主轴线、依托两市场、构筑四沿带、培育多集群、营造生态网”的空间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金义、金兰、义东浦磐和永武东四大产业带。特别是要围绕金义主轴线布局,依托开发区(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突出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带动沿线生产力诸要素加速集聚,促进块状经济向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坚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做大工业总量。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的工业园区特别是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吸收内外资最为集中、经济增长最为快速的区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坚持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加快开拓两个市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五是坚持以强化城市群内核为重点,加快市区工业发展。紧紧围绕强化城市群内核目标,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市区规模以上企业和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目标,分别达到1000家和12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实现800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

  坚持错位发展,形成浙中城市群的发展合力

  全市县域经济块状特色明显,如义乌的商贸业,永康的五金产业,浦江的水晶、锁具业等等,都已形成一定规模。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既要避免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在大金华范围内实现互补,也要充分发挥义乌、永康两个市场的作用,在产业配套、产品分工协作上做文章,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努力推进城市群共建、共享、共赢,形成发展合力。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共建步伐。以共建交通圈为抓手,加快构建“八高八快十二联”道路主干网,积极构筑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相结合的高效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城市群内外交通的快捷化。以共建信息港为纽带,建立以金华市区为枢纽、贯穿各县(市)和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传输网,形成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多元化、大容量、共享式的信息高速公路,全力打造“浙中信息港”。二要加大电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群发展硬环境。三要拓展资源要素共享领域,加强土地、矿产、水等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工作,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资源要素共享的新领域,切实增强城市群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四要遵循城市群发展规律,着眼于城市群合力形成。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充分发挥多个积极性,整体推进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构建浙中城市群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城乡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发展城市群的题中之义。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乡村康庄、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变农村发展条件相对滞后局面。要突出加强中心镇、村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财政、户籍等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进一步增强中心镇、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要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切实把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要继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5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群的和谐发展。

  坚持机制创新,为浙中城市群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浙中城市群经常性协商合作机制。2006年,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组成的“浙中城市群建设领导小组”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协调委员会”,同时,完善了金华市浙中城市群规划局长联席会议、交通局长联席会议、发改委主任联席会议、贸易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对城市群建设的各专项规划进行协调。二是建立完善浙中城市群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如建立欠发达地区异地开发机制,像磐安在金华市区设立了金磐经济开发区,现在金磐经济开发区税收收入占整个磐安的一半以上;建立了发达县(市)与欠发达县挂钩扶贫机制,义乌、东阳、永康与磐安、婺城、武义间等每年都有一大批扶贫开发项目。三是建立完善浙中城市群要素流动机制。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集聚升级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这一举措非常有效。如武义在毗邻永康的桐琴镇创办了一个特色工业园区,主动承接永康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该园区现已成为武义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另外像金东区的金三角工业园区、浦江的郑家坞工业园区都毗邻义乌而建,依托义乌市场、接受义乌经济辐射,促进要素流转。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6 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
着力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 徐止平 2008-4-21 浙江日报000162008-04-2100021;浙江日报000162008-04-2100003;浙江日报000162008-04-21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