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关怀居住者的感受
乌镇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住”
· 用粮仓改建的会场
最适合讨论“如何保护人类文化遗存”
· 上网喝生水看卫星电视 古镇是功能完备的“生活社区”
· 乌镇:步入现代的“古镇社区”
· 在古堡的床垫下铺稻草 遗产保护在于留存更多的生活细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乌镇:步入现代的“古镇社区”
本报记者 蒋 蕴
  一个以“二十一世纪展望,人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国际论坛,4月12日在桐乡市乌镇西栅举行。

  “西栅的保护,不仅注重古建筑外观的整治,更加注重生存环境的改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当保护历史遗存触及到了更深层面的时候,“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选择古镇的保护路径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建筑的外观,也要关怀居住者的感受。”这种新的“古镇社区”的理念,使得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不会感受到与现代生活的隔阂。这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观光博物馆”,而是一种功能完备的生活社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乌镇:步入现代的“古镇社区” 本报记者 蒋 蕴 2008-4-18 浙江日报000102008-04-18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