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
盛典揭晓
· 拍出中国人精神方面的特质
· 《家有儿女5》大换血
· 幸好我不是十年前拍这个戏
· 银幕上的三国对局 ■觉 文
· 香港金像奖获奖者
汇聚《画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幸好我不是十年前拍这个戏
——访《见龙卸甲》导演李仁港 ■王 来
  问:导演一直说是《三国演义》的书痴,第一次看是几岁?

  李仁港:很小,最开始不是看,是我父亲讲给我听。我父亲是三国痴,我不是,我是《三国演义》的粉丝,我还没有到痴的地步。

  但是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很熟,基本上他们所有人都看过这本书,一直都听他讲这个故事。我第一次真正自己看原著,记得是在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圣诞节下大雪,不能出去旅游,在家里面就看原著,一看,那个感觉就是,我是有一点吓一跳,因为他跟我父亲讲的有很多角度的不同。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父亲这样讲?因为我们小时候讲太多,你也不懂,所以只是讲表面的事情,草船借箭等等小时候听到一些,看那个书,你会去感觉,为什么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呢?

  问:现在拍三国题材,梦想已经追溯到童年。

  李仁港:这是我童年吸收的中国文化的养分,当然我是很幸运,因为我父亲讲很多给我听,小时候孩子脑袋比较简单,一听就可以听进去。但等到我开始想拍,因为我的工作是当导演,怎么样变成镜头,怎么样变成声音的效果,音乐对白,怎么样用这种东西来表现你要讲的东西,这就要重新考虑了。

  问:我们知道你剧本应该是筹备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

  李仁港:概念是十多年前,我还没有拍第一部戏前就有了。后来,香港投资方天翔公司的老板,他说,要是你那么想拍这个电影,你讲给我听是那么好听,你可以把你想的东西具体写下来吗?是这个原因,我才把那些事情写成一些稿子,写了以后他们说很好看,我都不知道好不好看,因为我已经想了很多年了,我不能客观地说好不好看。后来,先出版了一本书《见龙卸甲》,我自己写的小说,大概3年前出版,我记得是在台北推出来的,那时候想拍就是那些,当然最后落实要拍的时候还得再简单一点,要是我拍那部书不可能两个小时可以拍完的。

  问:在这中间你要搜集资料,历史资料,这个环节,我们听到刘德华说,赵云是白衣的,但是他说你说打仗没有必要穿白衣。

  李仁港:我感觉有机会拍《三国演义》电影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按照观众的思路来。因为他习惯了看这个,我们就拍这个,要是这样的话,这个戏就没有意义了。我感觉应该用更多的资料去熟悉,把那些我们感觉到的中国方面的美组合起来,重组,让刘德华好看,让观众相信那就是赵子龙。

  问:我们知道,你挺希望还原一些真实,但只根据一句话构思出来,也有虚构的人物。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怎么去做?

  李仁港:有一些记者访问的时候说,你改了《三国演义》,你就不按照历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三国演义》本身就不是历史,《三国志》才是正式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我们今天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我们为什么今天愿意这样说?因为它同时间包含了历史、兵法、文学,所以我们才佩服这本书写得很好。罗贯中怎么样可以将这三种东西融合在小说中?他最强的方法就是创作,不创作不可能将这三件事情放在一块。我们今天要把这本书变成电影了,还非得要创作。

  我真的是《三国演义》的粉丝,我太喜欢那本书了,要是可以不改我肯定不会改。剧本跟书完全是两码事,两种很不同的媒体,书你可以看一年两年,一辈子看都可以,但是电影就两个小时里面,我要讲给观众听。你要让观众了解,那种用画面跟声音来让观众了解我讲什么。那个跟书很不同,非得要有一个调度,我们是按照这个去改良剧本的。

  问:现在拍《三国演义》的故事对于你来说困难吗?

  李仁港:要是你给我挑一部戏,一辈子只拍一部戏,我肯定拍《三国演义》。投资那么大,千军万马的,那么多电脑特技,一大堆马,那么多人,那么多军队,那么多演员,发行的困难都是比较复杂的事情。

  它非得要等一个成熟的时期才能做,我感觉是,幸好我第一部戏不是拍这个,因为它非得要很有经验,才可以去处理它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不敢说今天很好,但起码比我10年前要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幸好我不是十年前拍这个戏 2008-4-18 48256F32002924A64825742C002C3B24[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