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2009年,浙江试水个性化高考
· 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引导素质教育
· 分类测试让学生可以量力而考
·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呼唤个性化高考模式
· 分批选拔让不同人才流向相应高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引导素质教育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差异,而这种差异绝不仅仅只反映在学习成绩尤其是高考的一次成绩上,同样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新课改高考方案实行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将逐步建立起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

  这一政策透露出一个信息:从2009年开始,高校招生时是否录取某位考生,不再只看这个考生高考的一次成绩,还要看考生的会考成绩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目前高校在招收新生时学生的高考成绩占主导地位,基本上考分够了就得录取,自主选择权很小。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后,招生院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当然这种要求必须在招生简章上提前告诉考生。在招生录取时,对投档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招生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从浙大招生角度来看,我们非常欢迎这种高考改革,学校一直很重视“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和发展潜能进行评估,优选那些有思想、品质高、个性突出、获知欲望高的优秀学生。新课改高考方案,为我们学校实现优选好学生的目标,提供了基础平台,拓展了选择空间。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此次新课改高考方案是为了适应高中新课改而进行的一次改革,但反过来,这一高考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也将对高中的教育、教学带来影响。浙江省功勋教师任继长说,这个高考方案,打消了部分学校、部分学生对新课改的疑虑。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文化科目轻实践课程、重智育轻体育美育、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是新课改高考方案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一个新特点。其内容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舟山市普陀第三中学校长阮志康认为,新课改高考方案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的综合性、过程性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方案改革了,学生的学习也要随之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新课改高考方案的第一批实践者,现在的高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该注意些什么呢?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认为,首先,学生在学习中要更加注重基础,掌握基本技能。虽然新高考方案设计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能力的提高仍是以扎实基础为前提的。第二,拓宽知识,提高选考能力。对于任何学科,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抓住其中的扩展知识点。这样做,不但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向博大精深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选考能力。第三,注重应用,提高各科目知识的实用技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引导素质教育 2008-4-17 浙江日报000102008-04-17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