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茶乡茶韵问茶人
· 高原艳遇
· 读浦阳才女遗珍
· 赫拉神庙前的联想
· 祸祸福福
话姓名
· 夜宿乌石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赫拉神庙前的联想
□储慧
  春日的阳光普照在赫拉神庙,刚过11点,庄严的鼓声响起,只见身穿白色希腊传统长裙的20名女祭司,踏着鼓点鱼贯走出,然后沿祭坛站成一圈,最高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手捧火种钵,在深情地朗诵了一段致太阳神的颂词后,手持火炬,将其置入祭坛前的凹面镜聚焦点上,圣火燃起,此时忽缓忽急的鼓声和悠扬的长笛响彻在奥林匹亚遗址上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就在这里庄严地举行……

  作为奥运会发祥地的希腊奥林匹亚,它的美举世无双。然而几千年前波斯人的一场战争使这里变成了让人喟叹万千的废墟。建筑学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建筑的遗迹又算是什么?面对这一堆杂乱的石头,我们只有怅然凝望。

  赫拉神庙作为希腊最早的神庙之一,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在高大的石基上,迄今仍残留着几根灰褐色的高大立柱,暗示着昔日的壮丽。神庙东面的赫拉祭坛,是现代奥运会圣火燃起的地方。如今,这些残像廊柱倾诉着古希腊人曾有的智慧和辉煌。由此我联想到作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曾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的美无与伦比,它收藏的古玩珍宝难以数计。然而在140多年前却同样遭遇了一场浩劫,八国联军的一把大火使它化作一片焦土,只剩残垣断壁供人凭吊。这些颓柱残垣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也是凝聚爱国主义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教材。

  可悲的是我们现代人,总喜欢把古遗址、古建筑、古石窟等文物古迹进行过度开发、修缮和包装。殊不知,这样做会破坏其震撼人心的神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时简陋、残缺、局部不一定不美,我们不能设想:把远古的铜器抛光;把出土的断戟镀镍;把宋版图书上塑;把马王堆的汉代老太植皮丰胸、重施浓妆。抹去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那只是今日人们的游戏罢了。追求事物圆满、全貌是人之常情,然而对于特定历史意义的废墟就另当别论。它是民族记忆的象征,是真实事件的一种载体,更是完整历史的映照。废墟并不总让人联想到崩溃和毁灭,它应是让人涤荡心灵的好地方,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秦篆旧碑荒草棘,禹书遗穴惨风烟”。华丽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新颖是一种美,陈旧也是一种美;雄伟是一种美,悲壮也是一种美。前者和后者相比,有时候后者更具冲击力、震撼力。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留存着先祖太多的文明遗迹和精神脉动。而当你一次次从古迹废墟前走过,目睹残缺,你能无动于衷吗?你能不感悟到在寻常的意义中,自己正与古人作伴,浸身于前秦的智慧、盛唐的繁华?古迹、废墟始终给人一种不可遏止的沧桑感,其背后永远是遥远的过去。历史不仅仅是靠文字来记载,一只青铜器、一根圆柱或一幅绘画都是历史沉默的最好言说者。

  珍重历史赐予人类的厚礼吧!不管是挖掘、修缮、还是重建,废墟的意义远不啻为了欣赏。就像古希腊的赫拉神庙,开启的不是古代而是现代文明的阐释——奥林匹克之精神。今天,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就在这神圣肃穆的废墟前点燃。这看似平凡的地方,却肩负着全人类的使命,唱响着全人类的共同心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赫拉神庙前的联想 □储慧 2008-4-11 浙江日报000152008-04-11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