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每小时“吃”掉3000节废电池
· “双峰”、“燕牌”表示:上半年不再提价
· 放号首日感受3G
· 3G时代来临,
浙江用户还得再等等
· 沪深两市双双暴跌
· “黄岩蜜橘”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每小时“吃”掉3000节废电池
杭州民间发明家研制的废电池处置设备还能自动分离出碳锌棒、锰粉等有用原材料
  本报余杭4月1日电 (记者 吴妙丽) 有一种新机器,能将所有型号的废旧干电池、手机电池“吃”进肚中,并将废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成功分解出来。它的研制者是杭州的民间发明家王威平。目前,他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而他所创办的杭州大洲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成为我省第一家废电池回收处理定点试验单位。

  今天,记者特意前往该公司一睹真容。这台机器如普通洗衣机大小,主体是个封闭的台式机箱。将电池从其“嘴里”倒进去,一按电钮,轮轴转动起来,就听得里面“噼里啪啦”一阵翻腾,同时,机箱右侧开口便不断吐出电池的塑料外衣、锌片、碳锌棒、黑色的锰粉等。

  “这台废电池处理机可以对废电池进行横向、纵向的连续切割。在不损害碳棒的前提下,把废电池中有用的物质分离出来。”15年来一直“捣腾”机器、获得“垃圾焚烧综合利用系统”等6项发明专利的王威平点出了这台机器的奥妙之处。据介绍,普通的破碎方法会将电池中的所有物质全部粉碎,给下一步分离带来困难。王威平在研制过程中所要攻克的首先就是如何有效剖开废旧电池,把碳锌棒完整回收再利用。

  据介绍,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处理3000节废弃电池,以五号电池为例,一天能处理一吨,每吨仅金属就能回收180公斤,分解出的锰可用于锻造昂贵的锰钢,碳锌棒还可以重新用于生产新的电池。而电池的塑料包装也全部回收作为原料。“整个过程是一个物理分解的过程,完全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王威平介绍。

  废电池危害环境和健康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废旧电池特别是锌锰电池处理的回报率低、效益周期长,很难吸引投资者,所以也就很难形成产业化规模。记者从省环保局了解到,国内专业的、能够批量处理废电池的企业寥寥无几,全国各地收集废电池的地区包括浙江多遭遇这样的尴尬:目前,很多地方只能采取堆放的办法,等待合适的技术工艺进行处置。

  “去年夏天,我专门去芬兰考察,如果引进芬兰的一条破碎筛分生产线需要上百万欧元,而且也不能做到完全处理。回国后我就下定决心自己造。”王威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每吨废弃电池的处理成本在3000元至4000元左右,他的公司可以不要一分钱政府补贴,承担起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置。“这个成本可以通过回收物质再利用产生的效益冲抵。”现在,他正就建立废旧电池的回收网络积极与有关部门接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每小时“吃”掉3000节废电池 2008-4-2 48256F32002924A64825741E001D50A6[A1-吴妙丽≈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