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19日讯 (记者 嵇哲 毛珺 通讯员 张健康) “竹篮子价格还能便宜点吗?”“我要经销竹篮,你们能保证批量供货吗?”这几天,富阳市湖源乡新三村村委会的电话热闹了起来。本报报道的新三村农民利用雪压残竹编竹篮的故事(详见本报3月17日经济新闻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见报当天,省城一家电视台就赶到新三村采访此事。
在本报的“报网零距离”上,网友“donotloveme”留言:“富阳太远了,杭州有卖吗?”网友“小月紫”说:“在杭州买只竹篮只要15元就够了,新三村竹篮的价格太高了!”
我们把网友的意见反馈给新三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启龙。他对杭州15元一只的竹篮子很感兴趣,忙问是哪里生产的,他们也想去取取经。他解释,新三村竹篮子定价40元左右,是根据现在的人工成本核算的。目前村民们编织技术还不熟练,一人一天只能编两只竹篮,扣除材料成本,也就是几十元的收入。今后技术熟练了,生产规模上去了,成本也就降下来了,价格肯定还能再往下降一降。
李启龙说,这两天,他们已经接到了10多个电话。淳安的一位农民打电话来说,他们那里也有很多受灾毛竹,能不能到新三村来学习编竹篮技术。东阳、义乌等地的一些经销户则想到新三村进货,再批发到当地的农贸市场上零售。还有上海一家超市也打来电话,询问产量能不能保证?
“接到这些电话,村民们都很高兴,这说明竹篮子还是有市场的。大家编竹篮的劲头也更足了。”李启龙说,只要订单足够多,他们可以发动周边的村庄和企业都加入一起来做这件事。下一步,他们打算将竹篮子的供货信息放到“浙江农民信箱”等网站上,并附上不同式样的竹篮图片,供大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