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最大悲哀在于没有给在灾难中死去的人们应有的怀念,也没有给因灾难而夭亡的万物生灵应有的怀念。很多人在灾难之后,大谈“灾难经济学”,谈的是灾难重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再多,于人之生命又有何益?
灾难经济学源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指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提出的损害有益社会理论。
巴斯夏举的例子称,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然而,在异常气候轮番袭来之下,玻璃窗是一块一块地被打碎,却没有给社会带来商业机会的成倍增长,也没有使人类觉得更安全。这场席卷北半球的雨雪冰冻灾害,虽然会迎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但人类目光的焦点应定位于迎接新的灾难的准备工作上。寒冬是站在地狱边缘的灾难,我们应有哈姆雷特式的追问:“是活,是死,这是个问题。”
(本报综合新华社、《南风窗》、《新快报》等媒体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