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艺术品收藏
3  4  
PDF 版
· 浙江日报慈善救助行动应者踊跃
· 著名书画家无偿献爱心
· 第一期金手指·新希望活动反响热烈
· 艺术解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术解读:
  ▲谢海 中国画 《色之飞舞》68×68cm

  赵雁君 书法 《朱熹诗》 45×96cm

  吴山明 中国画 《青稞飘香》32×63.5cm

  ▲吴山明、高晔 中国画 《清韵》 50×80cm

  赵雁君 书法 对联(一对) 28×152×2cm

  ▲

  ▲

  ▲

  艺术解读:

  中国画独特的民族风格蕴涵了中华古老丰厚的文化底蕴,马克思曾提到“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杰出艺术家的艺术水平与个人修养,反映在他所在的时代的文化脉搏。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中国画派众多。在明代,“浙派”、“吴派”的影响最大,直到当代仍为其源。

  如吴山明自己所说,他对人物画充满着情感与信心,吴山明对传统的认识是动态的。世界上的画种都离不开与传统联系。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研究与拓展是画家在艺术上不断完善、自我进行创新的体现。画家的观念会随着个人的生活而不断转变,这种转变会渗透到其作品风格的演变中,作者经历的转变也可能影响着画家作品风格的改变。大凡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其作品风格是独特的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固定的,这就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浙派”。明清画家、鉴赏家认为“画派之称”,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关画学的思想;二是有关师承关系;三是有关笔墨风格。至于“地域”,可论可不论也。我们认为“带有时代特征再认识”是吴山明画作中突出的特点。对于吴山明来说,“时代特征”是被升华了的作品灵魂的展现,是更深一个层次的画作被渗透到作品灵魂深处的“个性之物”。这种升华了的、精彩的、独到的“个性之物”并不是每位艺术家都能拿捏到位的。也可以说,吴山明的画是传统结合现代的画,是透露着现代气息以传统为基础的画!吴山明的作品更是在个人传统功力扎实的基础上创新了的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高晔所写兰竹,虚静中求淡雅,悠然恬淡,神韵飘逸。”高晔对中国绘画精神的体悟在其学习中国画的那刻就已埋下了伏笔。

  艺术家的个人成就与其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取得成就的女性艺术家更是如此。历史上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艺术家非常多,但古今中外载入史册的女性艺术家却寥若星辰。艺术在德国女艺术家觊绥·坷勒惠支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热爱,还是对在西班牙封建统治压迫下的农民的一种同情和关注。如同坷勒惠支,高晔把自己丰富的感情都渗透到其作品中。如果说艺术作品的成功与所选择的题材能够画上等号,可以联想到处在战乱中的坷勒惠支和处在太平盛世的高晔。前者注重对人民生活疾苦的描述,而高晔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大自然的体悟。高晔的作品非常注重对传统精华的汲取,作品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物态深刻的观察、揣摩、写生,所描物象的准确性似乎很难得到保证。高晔是一个刻苦的艺术家。当横斜疏影的兰竹精彩地跃然于素纸上,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恬然淡雅的清香。

  高晔早年学习音乐的经历使我们联想到“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真正的涵义。艺术的相通性使她将笔墨运用到了极致。

  书法艺术与汉字同时萌发,书法与中国画一样,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凭借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赵雁君硬是将这种爱好和兴趣变成了自己的职业:绍兴师专的书法老师。成为书法老师和成为鲍贤伦的学生,年轻的他早早地就抓住了对他后来书法艺术生涯起着重要作用的两次绝好的“机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两件推动他书法生涯的大事以及自己本身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的态度造就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同其他书法家一样,赵雁君以学习传统书法为基础。王羲之的书法不仅被人称作“书之圣”、“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自己崭新的书法作品中。汲取传统营养而又有所创新,是许多杰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共同特点。赵雁君把“二王”的书风和民间艺术相结合,试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想要有所突破,作品就必须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赵雁君成功了。

  艺术圈内人一提到谢海,就会把他与策展人、资深评论人联系到一起,他策划的展览和关于艺术类的评论在圈子内所产生的效应大家是耳熟能详的。他的水墨画更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从1999年到2007年间他策划与主持的展览不下47次,从2002年到2007年间他参加主要的学术展览不下于40次。忙碌的谢海每每把工作、日常生活处理得有条不紊,对于他来说,游戏于笔墨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因为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真谛执着追求的精神,“画家谢海”这几个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大重要美术展览上。

  谢海在他的美术评论中对中外美术理论研究之广运用之巧,非我辈所能比拟,他对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作画的心态也有深层次的揣摩。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艺术创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往往会跳跃到艺术作品本身之外。技法之于艺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使艺术作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何使作品本身具有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需要艺术家后天进行不断地尝试和积累。这种亲力亲为的经验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往往令人叹服。谢海就是这样一个独俱思想、言辞犀利的艺术家和评论家。虽然我们无法只用一种称谓去界定谢海这个人,但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谢海画家的身份却是一个事实。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艺术品收藏 00009 艺术解读: 2008-3-13 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19;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0;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1;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2;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3;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4;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5;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6;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7;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29;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30;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31;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32;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15;浙江日报000092008-03-13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