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如何看待这组物价数据?记者就此采访了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2月份CPI上涨较高有特殊原因,属于非常规上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分析说,雨雪灾害和冰冻天气造成交通不便,食品运输困难,因而食品类价格猛涨。春节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节日消费旺盛,价格涨幅较高。
李德水分析,当前CPI中翘尾因素很高。物价是去年3月份逐步上涨累积起来的,而去年一二月份CPI都在较低水平上,基数较低,所以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涨幅高。“2月份CPI涨幅高并不奇怪,是预料之中的。”李德水说。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公布2月份CPI数据前一天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就指出,冰雪灾害的影响会在2月份物价中反映出来,“即使有所上涨也不奇怪”。厉以宁认为,无论是生产资料价格还是消费品价格,今年上半年上涨会有惯性。商品是互为成本的,一个价格上涨,会推动另一个上涨。即使有所上涨,也在预料之中。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韦苇指出,当前全社会供需总体平衡,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是一些农产品。随着春季生产旺季的到来和灾害影响的消除,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很快就会跟上;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猪肉供应在下半年就会大有好转。“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措施作用下,随着供应的不断增加,以及翘尾因素的逐渐消除,下半年CPI涨幅会逐步趋缓。” 韦苇委员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控制物价的九大举措非常有针对性。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加供给,一方面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只要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措施,稳定物价、减缓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的努力一定会见到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说,当前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好从紧的货币政策,注意把握节奏、重点和力度,把全年CPI控制在4.8%左右完全是有可能的。
新华社记者 刘铮 安蓓 胡锦武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