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10日讯 (见习记者 张丹丹) 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基金发售仅3天,销售额度就超过了20亿,而另一只债券型基金华夏希望的最终募集金额突破80亿元,远远超过公司预期。近期股市低迷,打新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在下降,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逐渐受到投资者们的关注。
打新理财产品向来被投资者们看作是“稳赚不赔”的选择。很多资金数量不大,却希望在新股高收益中“分一杯羹”的投资者们最青睐各家银行推出的打新产品。但最近数家银行资深理财顾问表示,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正在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的同期表现使得其逐渐成为保本理财的“新贵”,销量屡屡创新。
据了解,自去年年底以来,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开始下滑,去年还能达到10%左右,而今年的年化收益率估计将平均只有5.75%。眼下两个多月过去了,不少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还不到1%,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股申购产品第14、15期的年化收益率目前只有0.74%和0.76%。
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理财顾问李彦睿分析,这种现象比较正常,随着打新股总资金规模的扩大,投资者能够打到的新股明显减少。另外,股市整体走弱,新股收益也受到限制。“再扣除银行收的手续费、业绩报酬等费用,投资者拿到的收益更少。”
相比之下,受股市影响较小的债券型基金成为时下投资者保本的新选择。和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35只债券型基金中,18只获得净值增长。35只债券型基金最近一周的平均收益率为0.05%。另一最新数据统计,今年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前20位的排名中,有12只是债券型基金。
李彦睿分析,债券型基金抗跌能力强,最主要是因为它的股票仓位很低。此类基金通常将80%的资金购买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只有20%进入股票或者其他票据市场,因此,受股市波动影响较小,稳定性高;另外,加息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今年银行加息的空间应该不大。这对受利率影响比较大的债券型基金而言是利好,投资机会将会频繁出现。
不过,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中心主管夏怡提醒,各类理财产品的短期收益波动不能代表产品本身的好坏,投资者不能单纯盯着收益率决定是否购买,而应当根据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进行结构性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