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在翻沙车间奶孩子
· 男女职业平等,老话待新解
· 男女都一样,并非性别无差异
· 悬在悬崖上的女“炮手”
· 女性有不宜,职业保护与职业平等不矛盾
· 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女性保护
· 女性价值,别拿男性来参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翻沙车间奶孩子
徐爱珍 曾为杭州机床厂翻沙工
  徐爱珍20岁进机床厂,在翻沙车间做了17年清铲工。“模具浇铸前,要先用沙把模具外的坯体用沙夯实。模具浇铸好了,又要把里里外外的沙清铲干净。”徐爱珍的工作就是清铲这些沙,然后再把模子拿到砂轮上去磨光。

  那是极重极脏的体力活。“模具有大有小,大的模床长有2米多,还要用榔头、凿子和大大小小的铲钩清出撑住模具的铁条和木条。车间里到处是沙,路都看不清,干活时坐的凳子一会儿就被沙覆盖了。口罩要戴两层,中间再垫上手帕,仍然挡不住黄沙入口。砂轮磨光时,铁屑飞进眼里是经常的。那时候,老是往市红会医院跑,去刮沙眼。”

  徐爱珍进翻沙车间,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徐爱珍说,自己进厂时是计划外用工,所以进了一般只有男人才去的翻沙车间。“当时真的不觉得苦,还有点自豪。因为车间里都没有女工,外人到车间来,看见有女工在工作,都会稀罕得多看我们几眼。”

  徐爱珍在翻沙车间干了十多年,性格变得泼辣开朗,在厂里也有了名气,和男职工关系也特别融洽,能让人服。徐爱珍说,翻沙车间又脏又累,但学技术的机会不如别的工种多,是特别讲奉献的工种,所以厂里在荣誉上会对翻沙车间有所偏向。管理人员体验基层生活都是到翻沙车间。而徐爱珍又是这个车间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女工,企业对她特别看重。

  企业给她转了正。1981年入了党。1982年,她评上了市劳模。1984年,徐爱珍又被企业送到杭州市总工会劳模班脱产读书。从劳模班回到机床厂后,徐爱珍从生产一线到了行政岗位,在行政科干工会工作一直到退休。在一个几乎是男性天下的重工业企业中,一个女性要得到那么多荣誉,是非常特殊的。这与那个时代匹配。

  徐爱珍的丈夫是同一个厂里的行车工。和妻子的工作相比起来,丈夫的工作要干净、轻松得多,就是开着行车吊东西,只需要动动方向盘。从体力付出来说,男女完全颠倒了过来。徐爱珍说,正因为在工作上两个人的角色颠倒了过来,所以在生活中丈夫特别照顾她,家务基本上不用徐爱珍来做。

  从一个计划外用工到劳模、工会主席,徐爱珍对自己这辈子的工作是满意的。

  不过,作为女性,徐爱珍也坦言“干男人的活不容易”。在翻沙车间十七年,徐爱珍结婚生子,先后生下两个女儿。“妊娠反应,连呕吐也不方便。因为工作时都是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露出的身体部分全是漆黑的。怀孕期间呕吐有反应,得跑开很远,脱下两层口罩,找地方吐,有时根本憋不住。”徐爱珍说,“快临盆的几天真是担心,万一突然有反应,那么脏的人怎么往医院送啊?”

  徐爱珍的母亲是杭州幸福丝绸厂的工人,开始一直对女儿感到很自豪。直到有一天,她抱着婴儿去车间让徐爱珍喂奶,吓了一大跳!“喂奶总得讲究卫生。脱掉堆满沙的头罩、口罩和外套,洗洗弄弄,差不多要花上40分钟,才能开始喂奶。”徐爱珍的母亲就一定要让女儿去自己的丝绸厂顶职。但徐爱珍想来想去最后放弃了。“一来是因为厂里对自己那么器重,二来这份工作也做出了感情。”

  徐爱珍说,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翻沙车间的女工。之前的几个女同事,都在处对象、结婚后申请调离了岗位。后来,机床厂的翻沙车间也没有进过女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在翻沙车间奶孩子 2008-3-6 浙江日报000132008-03-06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