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在翻沙车间奶孩子
· 男女职业平等,老话待新解
· 男女都一样,并非性别无差异
· 悬在悬崖上的女“炮手”
· 女性有不宜,职业保护与职业平等不矛盾
· 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女性保护
· 女性价值,别拿男性来参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悬在悬崖上的女“炮手”
陈爱金 60年代“铁姑娘放炮队”成员
  或许是女炮工陈爱金留给当地人的印象实在太深了,事隔30多年,记者凭着一个从60年代浙江日报上找到的名字,还是在兰溪梅江镇白沙村找到了当年那个挨铁锤不喊疼的“铁姑娘”陈爱金。

  陈爱金今年57岁了,爽直性格不减当年。一提起打炮眼、放山炮、劈山造田的往事,她就滔滔不绝地道出了许多故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劈山造田”中,“炮工队”是兰溪县白沙乡(现为梅江镇)白沙村的一面旗帜。队里大部分是男社员,穿插着少数妇女,妇女干的是“轻巧”的挑石渣等活,惟独只有陈爱金,与男社员一起双手紧握钢钎,在悬崖峭壁钻炮眼。“捏铁杆,打炮眼,男同志能干,为啥我们女的不能干呢?”陈爱金带头学习打炮眼。

  一般妇女每天的工分只有6分,而陈爱金很特别,每天得7分。这不仅代表了劳动强度,更是一种令人钦佩的荣耀。在她的带动下,有十四名女青年报名参加了突击队,放炮炸石。

  每天早晨,陈爱金与年轻小伙子一道,背着四十公斤重的钢钎走上山岗。在岩石上,选好炮眼,插上钢钎。铁锤敲着钢钎,陈爱金就用粗壮双手,把钢钎往上提一次。每重复一次,钢钎钻进一段坚硬岩石。震裂、敲打使她双手裂得一丝丝。“血会从皮肉丝中流出来。”陈爱金说。这样干了几个月,社员们都很佩服她们。

  究竟得了多少荣誉,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她能记得的,就是当年那种充满激情的感觉。

  然而,在荣誉、鲜花的背后,陈爱金也曾流过难忘的眼泪。

  经人介绍,陈爱金18岁就与本村男青年王生产订了婚。到了22岁,男方多次来催促结婚,被村里副支书知道了,上门阻拦,理由是妇女骨干要等到24岁才能结婚。而因为年龄关系,男方提出再不结婚,就要解除婚约。这时候的陈爱金流露了女儿本色,她红着脸找到村干部说:“非王生产,我终身不嫁”。村里妥协了,但是要求她生小孩必须在24岁以后。那又让她流了委屈的眼泪。

  如今,“铁娘子”陈爱金,与做篾匠的丈夫王生产相敬如宾。王生产编织的竹席、果品盒、荸荠篮等工艺品,让顾客们爱不释手。陈爱金生育了一儿一女,儿子王兴辉,现在长兴县牛头山开饭馆,常给她寄钱。女儿王丹凤,大学毕业后在义乌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常常带着礼品往家跑,儿子、女儿对她都十分孝敬。

  劳动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也让她留下遗憾。每逢要下雨的天气,她的腰部及膝盖处,会发出阵阵酸痛。老中医说,那是她年轻时,劳累过度,筋骨损伤留下的后遗症,给开了治伤药。孝顺的女婿得知诊断结果后,给她买来三七与肉桂等中药,她现在还天天吃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悬在悬崖上的女“炮手” 2008-3-6 浙江日报000132008-03-06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