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耗资两百亿的“圆明新园”工程正式启动社会公募,一期工程将在年内于浙江横店正式动工。
项目总指挥徐文荣在北京宣布,“圆明新园”总面积6000余亩,选址横店镇西面的一片荒山荒坡,共126个景观,正大光明、福海等中式胜景和西洋楼花园等西式园林将1∶1复原。
200亿资金中,70亿用于基础建设,130亿用于文物回收和复制。已吸收建设资金15.62亿元,受各方募捐1.24亿元。计划于2013年完工并对外开放。
相比所谓“异地重建”,人们更关注圆明园的“原址保护”,毕竟,只有原址才有历史与文化的悠远积淀,只有原址才曾经是全球规模最大、技艺最高、令雨果为之心醉惊叹、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典范”的“万园之园”。
今年大雪之后,残园如斯,遗墟依旧。那一场举世谴责的兵燹战火已百年。这位今年301岁的“老人”,二百年前世惊艳,一百年今生求解。
重建,还是不动?如果把圆明园看作“一元”、把两种观点看作“二次”,那么历经百年争论的这道“一元二次方程式”,于今该如何求解?
记者逐一当面采访堪称国内最权威的四位专家——郑孝燮,历任全国政协城建组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罗哲文,师从梁思成。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王道成,人大清史所教授,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
促膝侃侃而谈间,小异之中有大同:百年难题要“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