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资源环境压力的实质是什么
· 雪灾教我们要更加尊重体力劳动
· “人人有责”
与“人人共享”
· 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 哲理漫画
· “好字当头”下的经济转型
· 幸福感呈“U”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雪灾教我们要更加尊重体力劳动
赵修义
  雪灾之年,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我们在欢乐、喜庆、团聚的时候,深深地感到这种欢乐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如果节前、节中没有各级领导的运筹帷幄,没有无数的抗灾勇士的英勇奋斗,没有无数的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作,打通冰封的道路,让众多的民众回到久别的家乡,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大雪冰封的日子里送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何以可能安坐在温暖的家中,享受阖家团聚的欢乐。

  雪灾之年的春节,不仅难忘,也发人深省,教给了我们许多平时未必想到或者未必深刻领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体力劳动,更加尊重体力劳动者。    

  在自然灾害肆虐,造成无数的电网结冰倒塌,无数的道路冰封的时候,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画面是,崇山峻岭中电力工人在数十米高的铁塔上,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结冰的电网。最常见的画面是人们手持铁镐、铁铲或是木制的推雪板在铲除积雪。而最感人的画面是破冰的解放军战士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这些触动心灵的画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技术装备,但是人的双手、人的体力还是最基础的。在诡谲多变的大自然面前,现代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而克服这种脆弱性的法宝,就是人的体力、人的双手、人的智慧和勇气。正像电力部门的技术专家所说,手工除冰,看似原始落后,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却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办法。人类遇到各种非常事件,往往会把本来是常识的东西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即使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离开了许许多多平凡的依靠体力和双手的劳作,社会的正常生活是无法进行的。劳动创造世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连十九世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这样的贵族,都把体力劳动视为高贵而有益的事情,身体力行,手艺高超。

  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些同志在强调智力和脑力劳动的重要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漠视了体力劳动的意义。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人把“劳动创造世界”这个平凡而重要的真理忘却了。好像在当今时代,体力劳动已经失去重要意义,已经不再是高贵的事业,至多是“低层次的”事情。无怪乎,不少青少年说起未来追求,不是做富商、大腕,就是当大官,罕见想当体力劳动者的,不少人平时连家务劳动也不屑去做,“四肢不勤”成了一件洋洋自得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正是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该改变一下这种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了。

  如何改变?如何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让尊重劳动,尤其是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艰苦持久的努力。以笔者之见,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的公众舆论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多多弘扬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业绩以及他们对发展经济、保障百姓的生活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表彰劳动者的高贵的品格和感人事迹;同时还要敢于批评那些鄙视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不要再去张扬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第二,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纳入教育计划,尽可能让青少年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劳作,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家长也要把劳动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件使子女获得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目。

  第三,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地把落实“体面劳动”的要求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让尊重体力劳动体现在制度上。同时,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时候,要切切实实地维护好体力劳动者的权益,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雪灾教我们要更加尊重体力劳动 赵修义 2008-2-18 浙江日报000112008-02-18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