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未见的冰雪灾害侵袭了南中国,在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等传统救济手段难以覆盖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对天气期货这一避险产品有了更多的期待。
用两种手段化解天气风险
长久以来,因农业保险赔付率高,农业财产损失补偿率低,保险公司与农户对于农保都不太积极。依赖天气的农业生产,如何才能在极端天气或将汹涌的将来,规避气象风险?
“解决天气风险的问题需要两种手段结合,一是提供自然灾害保险,另一种就是进行衍生产品交易,”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部部长朱丽红说,“这就是天气类的指数期货。”
对冲灾害风险
“这次的暴雪属于灾害性风险,一般来说要按照参加保险的方式进行规避。保险公司面对这种自然灾害的赔付率相当高,因为其本身并没有避险工具。实际上,规避天气风险可以通过天气衍生产品解决。”朱丽红认为保险公司寻找到避险工具,保险工作就可顺利开展。
朱丽红所提到的天气期货,本质上与其他期货交易原理相同。国内目前尚无从事天气期货业务的交易所,但有两家对此却是早有意向。香港交易所表示,早前曾委聘顾问,就香港发展商品衍生产品及排放权相关产品交易进行可行性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则计划年后在其网站发布温度期货指数。
“天气有很多指数可以做,我们正在做的是温度指数。美国的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还有降雪指数。”朱丽红说,“现在的合约、指数编制都已完成,待时机成熟时我们会考虑做模拟交易。至于成熟的交易,还需要看模拟交易,以及政府审批的情况。”
“温度指数期货是给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交易者来转移风险的。”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新立表示,“如因为气温异常波动造成农产品减产,农产品生产者固然可以自己承担一部分损失,国家补贴一部分,保险公司补偿一部分,不过这都很有限。比如保险公司赔款,是以农产品成本为上限,没有算进劳动成本。但通过温度指数期货可以保护收益。比如可以弥补正常年份一年的收入。”
充满希望的未来
尽管天气期货可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风险对冲工具,并且大连商品交易所2006年已将温度指数期货合约上市申请上报中国证监会,但“现在还存在制度障碍”。
朱丽红将这种制度障碍归结为温度指数期货与众不同的交割方式,“股指期货和温度指数期货都不是实物,必须用现金交割。这一点在中国期货市场还未推行开。”朱丽红认为,股指期货上市,也就意味着温度指数期货上市的障碍最终消失。
在扫清制度障碍之前,我们还将忍受或将来临的极端天气。另一方面,“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转移风险工具,但作为衍生品,其副作用很难把握。如果持投机心理的投资者过多,它可能就会被错误地运用。”刘新立说。
与天气风险管理相关的天气衍生品合约最初于1996年在美国场外市场(OTC)推出,吸引了保险业、零售业、农业和基金的广泛参与。目前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英国的Euronext.Liffe两家交易所都推出了天气指数期货合约,所选择的天气指数都是温度指数。
(据财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