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首次举办的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留下了许多看得见的物质遗产,新干线、环城高速公路、成田机场、东京电视塔等等。44年后,这些标志性设施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届奥运会给日本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看不见的,这就是它对奥运理念的深刻诠释,以及一次从竞技体育到国民体育的无形转身。
那届奥运会,日本代表团拿到了16枚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列金牌榜第三位。这是日本参加奥运会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迄今未能逾越的高峰。让人钦佩的是,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并没在竞技体育上乘胜追击,而是趁着这股奥运热潮,毅然将重心转移到国民体育振兴上。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一个正在起步的国家,在竞技体育上多投入是值得的。因为它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形象,同时也给大众体育提供示范。但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竞技体育的优先地位就应当让位给更能体现体育本质的大众体育。实践证明,日本体育的这次转身功垂后世。数据显示,日本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在东京奥运会后止跌反弹并持续走高。1967年,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首次超过了中国青少年。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平庸之后,日本竞技体育现在开始显示后劲,在雅典奥运会,日本已追平了东京奥运会16块金牌的纪录,而且有两枚是出在游泳这样的基础大项。
现阶段,中国大众体育已孕育了强烈的内在需求,我们从体育器材的热销和体育场馆的爆满可见其端倪。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奥运会后,国民的体育热情会空前高涨,我们应当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体育的精神,体育的文化,体育的体验传达给全体国民。
东京奥运会恰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其间,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自我总结。体育是全民的,体育是终身的,体育是身心合一的,体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这些理念从此成为共识,渐入人心。37年后,当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作为奥运会举办地时,最看重的也是在这里举办奥运会,将给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体育健儿在家门口奋勇争先,力争多拿奖牌,并以此激发国人的热情和梦想,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通过奥运会,中国体育如能完成转型,让更多人享受到体育的快乐,则更是国家之幸,国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