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沿袭下来的,还有东京国立竞技场于日本体育而言的神圣地位。但这并不仅仅因为这里曾举办过东京奥运会,还因为它在日本体育实现转身过程中所起到的标杆作用。
走进国立竞技场,除了刻在外墙上的1964年奥运会获奖名单和那个巨大的火炬台,提醒着观者这里曾经的辉煌外,很难再捕捉到当年的影子。当年的长条凳已经换成了五颜六色的塑料椅子,草坪打理得整整齐齐,昔日的运动员准备区,已经装进了不少健身器械。
如今,承办韩日世界杯决赛的横滨国际综合体育场已经取代国立竞技场,成为日本最大的运动场。但在国立竞技场工作了36年的镰田康男却告诉记者,始终无法取代的是国立竞技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东京奥运会后,这里就开始向公众开放。”镰田先生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在全国修建的训练中心还很少,受奥运会的鼓舞,想要锻炼的人特别多,体育场外经常排着大队。”
已显陈旧的国立竞技场承办的大型足球赛事越来越少,但对于日本的足球少年来说,这里仍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因为每年一度的高中足球联赛的决赛将会在这里举行,而优胜队中的很多选手将会成为未来的职业球员。
在办公室的一块黑板上,记者发现1月份国立竞技场一半的时间要用来承接各项赛事,其中有正规的职业大赛,也有区中小学的运动会,还有社区俱乐部的足球比赛。
“如果在国立竞技场跑过几圈,说出去是很荣耀的事情。”镰田说到这里,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在东京奥运会后,我们这里的训练中心就一直作为全国健身中心的样板,设施的配置,桑拿房的修建,以及车站的设计,都是以这里为范本的。当然,还包括价格。”
在国立竞技场的训练中心办张健身卡,每月是70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0多元,中小学在这里办场运动会,一天的价格是20万日元,而一场商业演出的收费则高达7000万日元。“之所以偶尔会接商业演出,是因为赚了钱,对民众开放时可以更便宜了。”
在镰田看来,国立竞技场从造出来那天起,就不是个营利场所,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警示日本人,要记住体育的意义。而这种意识的形成,首先就是在学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