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22日讯 (记者 苏靖 通讯员 陆瑛 张晓) 年关将到,年终奖、公司“红包”最近让不少市民的信用卡又进账不少。不过,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也瞄上了你的卡。在杭工作的张先生近日向本报反映,差点上了诈骗花招的“套”。
据张先生说,他先是接到一个显示为“私人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宁波一家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说由于张先生在该行的信用卡涉及经济问题,账户按公安部门要求被冻结了,详情咨询“李警官”,并提供了“李警官”的手机号13682807801。张先生担心是陷阱,不予理会。几个小时后,该工作人员再次致电张先生,催促张先生与“李警官”联系,来电显示是XXX955XX。看到末5位数正是自己熟悉的该银行的客服号码,张先生着急了,担心是不是自己的账户真出了问题,直到查了信用卡,才发现是虚惊一场,险些被不法分子的诈骗花招给骗了。
记者从部分银行了解到,利用这种与银行客服号相似的号码取得消费者信任,然后套取其账户、密码,是目前出现的信用卡诈骗新手法。据杭州、宁波等地个别信用卡客户反映,拨打那个“李警官”的手机(有时告知为13682810510)后,该“李警官”又给客户提供了一个“银行”的电话号码,称由该电话处理客户账户事宜。犯罪分子利用此号码,以某行客户服务人员的口气,一般是“撒天网”般地主动与客户进行联系,如果被呼者正好是该行客户,也误以为真的话,则其诈骗手段可进一步实施。
建行、工行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不论是通过短信还是电话等方式诈骗,防范诈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在银行柜台、ATM和POS机上用卡,输入卡号和密码要防备陌生人,即便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无权要求你直接告知密码。
据了解,近来,省内已发现多起与信用卡有关的诈骗案件。还有境外犯罪集团通过非法手段制作并套装ATM读卡装置,获取持卡客户的磁条信息,交由境外犯罪集团伪造信用卡,然后在异地盗取客户资金,或使用该卡消费。客户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异常装置应立即报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