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沧海桑田的收音机
· 聆听从空中传来的声音
· 高段位的广播爱好者
· 前门大街重现老北京街景
· 把无线电历史搬回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收音机似乎已退出大众的视野。但仍然有许多广播爱好者偏爱着空中传来的声音。这个月28日是中国无线电开播85周年。我们走进几位广播爱好者的生活,听他们讲讲收音机的故事。
聆听从空中传来的声音
■本报记者 竺大文
  唐旭至今清晰地记得那个除夕,全家一起去五金商店买回一台海燕牌收音机。这台收音机有一个漂亮的黑皮套,奶奶还是再用一块布包裹起来。每天晚上,大伙下班回家了,他就负责打开收音机,全家在浓浓的和谐气氛中生活着。

  唐旭说,收音机伴随着他的成长。经过几次搬家,那台海燕牌收音机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这台海燕牌收音机的型号是X413,后来他终于在旧货市场找到了一台,赶紧收藏了。这也是他收音机情结的一部分。

  上个周末,记者参加了一次广播爱好者的聚会。差不多每个人的回忆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熟悉的旋律……”这可能是许多人都有过的经历。曾几何时,收音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那样重要的位置,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音机还是结婚成家所必需的四大件之一,即三转一响:所谓“转”,指的是会转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所谓一响,指的就是收音机。再早一些的收音机则大都是电子管的,个头很大,声音厚实,上面有着大大的旋钮,也确实可以当作镇家之宝了。

  如果说现在的少年是电视儿童,那么,说那时的少年是广播儿童并不为过吧。如今,那些少年已经走进中年、老年,但对广播、对收音机的那份热爱却更加浓厚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4 聆听从空中传来的声音 ■本报记者 竺大文 2008-1-18 浙江日报000142008-01-18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