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谈谈社会关系结构的重大变化
· 人文精神的界说
· 高油价究竟意味着什么?
· 哲理漫画
· 令人开窍的“蛋糕理论”
· 构筑司法行政文化的支柱
· 借鉴信息化反腐的国际经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油价究竟意味着什么?
吴 成
  西方战略家称,石油是“没有牙齿的老虎”。这只老虎深藏地下,以其暂时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因而它也成了列强争夺和各国为了自身战略安全力求确保供应的资源。它在给世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灾难,甚至还在超级大国苏联解体过程中,扮演了角色。

  美国学者彼得·施瓦茨尔在其《胜利——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透露了美国政府秘密策划瓦解苏联的内幕。为了搞垮苏联,里根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雇佣包括心理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一批专家,拟定瓦解苏联的“软战争”战略。根据该战略,美国政府借苏联同美国竞争的心理,推行“星球大战”计划,逼迫其片面发展军事工业以消耗经济实力。同时,针对苏联对石油出口的依赖,设法压低石油价格以耗尽苏联的外汇来源,迫使其陷入经济困境,进而瓦解苏联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这也是计划的重点所在。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美国先压低石油价格,造成苏联经济衰退。接下来,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把西方的政治、经济理论灌输给苏联人。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还用培植精英人物的方法,来影响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改革。美国还蓄意误导俄罗斯走上自杀性改革之路,一度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灾难。

  苏联解体可谓20世纪最令人遗憾的国际事件。导致其解体的内外因素纷繁复杂,但苏联的霸权主义思想无疑是重要内因之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苏联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国家。

  1996年初,有人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以《美利坚第三帝国》为题,回顾了美国近百年历史。该文指出,美国每战胜一个对手,就在其势力范围内建立一种“宗主国”关系。1898年打败西班牙后,美国在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建立了“美利坚第一帝国”。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建立了北约,在东亚搞了一系列双边防卫条约,这是它的“第二帝国”。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军事力量直接介入中近东和巴尔干地区,在此形成了“第三帝国”。尽管有人对该观点提出了异议,但它反映出苏联解体后美国人的帝国心态和帝国情结。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美国为建立新帝国的又一尝试。美国的这次努力是想牢牢控制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石油资源。小布什政府一再强调“发动战争的原因与石油无关”,是为了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结束萨达姆政权对恐怖主义的支持,但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语道破天机:“令我感到悲哀的是,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是为了石油。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政府)在政治上又不便承认。”

  今天,国际市场的油价出现波动,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极为不利。有人担心美国会不会像当年用油价打压苏联那样,通过石油涨价打压中国。值得深思的是,日益趋高的油价对中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高油价究竟意味着什么? 吴 成 2008-1-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CA002EDFE2[A5-吴 成≈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