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路,母亲,手推车
· 致养路人
· 常山“路会”
习俗传承200多年
· 农村公路展辉煌
· “百姓眼中的农村公路”征文摄影比赛获奖名单
· 老华侨5次改签机票
· 那年,堂弟28
· 石子路为媒
· 奥运“鸟巢”模板从康庄公路启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常山“路会”
习俗传承200多年

不用召集,村民们都会早早地赶来修路
■汪胜 姜毅

  常山县球川镇里东坑自然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四面群山环抱,山间翠竹如海,小溪潺潺。俊秀的叶溪岭耸立在村后,其间有条蜿蜒的石砌古道通往邻县开化。当地一直延传着“路会”这一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这天,全村的男人们都会自发地上山修葺古道。近年来,“路会”已经成了村里和春节一样的盛大节日。2007年9月11日,笔者走进该村,现场感受了一番“路会”所特有的民俗文化气息与内涵。

  在修路现场,几十位村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或挑、或锄、或垒、或填,个个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老支书今年已经79岁,身子还非常硬朗,干起活来丝毫不逊于身边的年轻小伙子。老支书告诉笔者,从他小时候开始记事起,就有这个习俗了,听村里的老人讲,“路会”习俗至少传承了有200多年了。到了“路会”这一天,不用召集,村里的男人们都会早早地来修路。晚上,村里当年办过婚宴或者添了儿孙的人家就会一起请所有的修路人到家中喝酒。

  “修路一是让路好走,二是让人更亲,是村里的‘连心桥’。这么多年来,村民之间从没发生过什么纷争,山上砍下的杉树、毛竹也从不用人看管。”老支书说,“现在村里在外经商打工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会尽量赶回来。”笔者了解到,这次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有30多位村民。最远的是廖端辉,他自己驾车从青岛回来。当笔者问及他回来的目的时,廖端辉说:“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习俗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晚上,小村笼罩在祥和气氛中。村中刚刚办起的第一家农家乐——“古道人家”的院子里,红灯高挂,鼓乐齐鸣。主人廖慧忠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村里已把“路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县里申报,积极做好民俗文化这篇文章,努力打响“路会”特色文化品牌,提高里东坑自然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感受淳朴的民俗文化魅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14 常山“路会”
习俗传承200多年
2008-1-9 浙江日报000142008-01-0900003 2